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京】荒山披“绿衣” 变身“花果林”
六合马头山村走出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2020-04-15 09:22: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倪缪康  
1
听新闻

六合区马头山天享生态农场里的丰收景象。(本报资料照片) 通讯员 裘令梅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从南京主城沿着绕城高速一路向北,驶入六合区东部干线不久,远远就能看见在道路东侧有一座郁郁葱葱的山头,这里便是金牛湖街道马头山村。过去,马头山村以采卖石料为主要收入来源,禁采沙石后,村集体经济几乎“断了根”,每年都要靠外部“输血”。

如今,曾满是荒草与乱石的山头披上了“绿衣”,一条以农业种植为基础、以项目为支撑、以低收入农户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这里成了令人流连的“花果林”。

经济果林撑起脱贫产业

芳菲四月,走上马头山,远眺景色宜人,虽然已过花期,沿路不少杏树上还有点点红花点缀。“以前这里因采石造成山体裸露,村里经过商议,决定将低效土地挖掘利用,发展农业种植,才有了如今这般模样。”要致富先修路,马头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同喜告诉记者,2016年底,依托市审计局等部门的有力帮扶,村里在山上修建了梯田,建成10公里长的环山通道,种植了3000多棵杏树、500多棵桃树以及其他各类果树近万棵,将荒山打造成了经济果林。

“村里请来了专家,根据土壤状况从山东引进新的杏树品种,没想到长势喜人,现在村民都喊它们‘发财树’。”王同喜说,今年的杏子再过一个多月就将上市,最贵的珍珠油杏能卖到50元一斤,3000亩林地至少有10多万元的收入。

2017年,马头山村与市畜禽养殖所达成扶贫养殖项目合作协议,利用林地果园间隙地分片圈养家禽,家禽在林间采食的同时还能形成生态循环,一举两得。2019年,马头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66万元,比2015年增加两倍,市级经济薄弱村的“帽子”也随之摘掉。

集体经济播下富农“种子”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老百姓的家底也要厚起来。村“两委”积极带动村民探讨致富办法,精准施策,确保一个不掉队。

家住马头山脚下大营郝组、今年62岁的村民郝庆树告诉记者,村集体将经济林的日常维护都交给了周围的村民来打理,他现在单参与果树维护这一项,每年就有4万多元的收入,放在以前想也不敢想。

官塘邓组居民邓发武的妻子因患病没有劳动能力,儿子还在上学,全部收入来源就靠他一人在周边打零工。村里从马头山经济林建设获取的收入里拿出一部分,免费为邓发武提供猪苗、鸡苗、籽种等,产生收益全部归其所有,第一年邓发武就增收1万多元。现在,邓发武一家盖起了新房,他的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红火。“只要想动手,村里来想办法。”像这样免费领取种苗的低收入农户,村里还有10多人。

村里又在山脚下划出30亩闲置土地,作为公益蔬菜基地供低收入农户免费认种。马头山村鼓励他们比着种、赛着养,定期检查种养情况,通过赠送肥料、饲料等方式予以奖励,并多方帮助落实技术、销售等扶持措施,全力培育邓发武一样的“先富典型”。

乡村农业经营全新蝶变

打赢脱贫攻坚战,马头山全村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向高效农业求收益,乡贤能人也纷纷站出来,围绕马头山策划符合村情实际的增收项目,居民们有了全新的农业经营观念和管理方式。

在马头山村村部,记者见到了电商超市带头人吴伟平,他正在货架上整理清点刚刚收到的网兜,为即将上市的杏子包装做准备。记者了解到,2017年,村里由吴伟平带头建起了“马头山人”区域农业产品商标,利用电商平台对外销售绿色农副产品,产生了不俗的收益。“我们准备把‘马头山人’品牌进一步做大,将山上产的杏子、桃子进行深加工,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致富,产生更多收益。”吴伟平说。

与此同时,马头山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更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目前,马头山村正在与相关公司商谈合作,依托马头山自然资源和背靠金牛湖旅游胜地的区位特色,借力绿色农业建设良好势头,打造“杏花山”乡村特色旅游IP,培育新的乡村消费场景,将其变成市民游客乡村休闲打卡点。

 

标签:经济果林;马头;脱贫产业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