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从清水源头漂来的幸福
2018-09-18 09:46:00  来源:扬州日报  作者:周寿鸿 张孔生  
1
听新闻

  78岁的陈进来,是七里河的一名“民间河长”。每天上午和下午,他各要巡河一次,边走边捡拾垃圾,打捞水面杂物,来回花上一两个小时。老陈说,现在这里垃圾越来越少,过去要用蛇皮袋装垃圾,现在拎一个塑料袋就行了。张孔生摄

  78岁的陈进来,是七里河的一名“民间河长”,负责联谊路社区段。他每天巡河两次,风雨无阻。

  昨天上午,记者跟随陈进来同巡七里河,感受到了这条河的变化。

  东花园小学附近一处小桥上,几名居民正在唠家常。桥下的七里河虽然不是很宽,但河水清澈见底。

  “以前我们是挨着臭水沟住,现在是住在了幸福河边。”沿河住户李京洲正说笑着,看到陈进来过来了,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陈进来打趣道:“七里河整治好了,你家那口子不会再甩脸色了吧?”

  原来,去年6月,市委书记谢正义到七里河走访调研,李京洲的爱人倪燕正好路过,上前就劈头盖脸地质问:“这哪里是名城扬州的形象。”然后掉头就走,这事在当地传开了。“过去发牢骚,是因为河水又脏又臭。”李京洲笑着说,“现在心结解开啦!感谢党和政府,把这个天大的难题给解决了。”

  每天巡河两趟,一年相当于绕扬州城走了60多圈

  每天上午和下午,陈进来各要巡河一次。他边走边捡拾垃圾,打捞水面杂物,来回花上一两个小时。巡河时要目测水质,闻气味,顺手捡垃圾,“一天巡河走上四公里,算下来一年1400公里,相当于逛了60多圈扬州城。”

  七里河全长5.5公里,陈进来在河边住了60年,曾几何时,这条河的水是可以用来淘米洗菜的。

  老陈还记得,他1958年到扬州机械厂工作,厂南侧就是七里河。下了班,他有时会去七里河游泳,经常看到附近的居民捕鱼摸虾,“那时的七里河,真清澈,能看见小鱼在水里游。”

  七里河地处城市东南片区,是扬州工业化、城市化最早的地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化工厂、农药厂、皮革厂等企业排放工业污水,生活小区、农贸市场排放生活污水,导致原本清澈的幸福河,渐渐变成了飘满垃圾的臭水沟。

  “这条七里河,让我们遭了几十年的罪,想起来心里就难受。”提起曾经淘米洗菜的七里河,陈进来的眼中满是怀念,而谈起前些年的七里河,他就连连叹气。“那哪里是条河啊?河水黑乎乎的,什么东西都往里面撂,臭味熏死人,蚊虫苍蝇到处飞……夏天再闷热,我们家的窗户都不敢开!”

  曾经,七里河也治理过几次,但整治完不久又臭了。东南片区的老百姓,意见最大的就是这条黑臭河。

  这条河,还让陈进来落下了一个心病。“外孙女上小学的时候,隔三差五就过来玩,上初中后来得少了,到了高中就不肯来了。有次我问她为啥不过来,孩子说,‘七里河脏死了,捂住鼻子还是臭,我不敢来!’”孩子的这句话,深深刺痛了老两口的心。

  “市里下决心整治七里河,让我们心里敞亮了。”老陈说,如今七里河水清了景美了,河边长出了水生植物,还出现了水鸟。去河边走走看看,心里说不出的惬意。

  最让老两口开心的是,外孙女去南京上了大学,来这里反倒更勤快了。今年暑假,还特地过来住了好几天。孩子说,东花园的环境变好了,就多来陪陪公公婆婆,把过去的遗憾补回来。过去垃圾用蛇皮袋装,现在拎一个塑料袋就行了

  李京洲和妻子也都没想到,竟能看到七里河变清,“现在,我们家成了‘风水宝地’。门一开就是风光带,吃饭可以把碗端出来吃了,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欣赏七里河的风景,心里美滋滋的。”

  老李说:“我爱人去年跟市领导发牢骚,以为市里不管这里了。没想到市委、市政府下这么大的决心整治七里河,我们俩现在想想,真有点过意不去。”

  去年7月,听到实施七里河整治的消息,不少居民主动将沿河窝棚拆除,将菜地铲除。李京洲还特地写了首打油诗,来表达老街坊们的心情:“七里河整治掀高潮,领导挂帅来督导,齐抓共管出新招,沿线环境正变好,彻底根治臭水河,治标治本见长效,人人都是责任人,居民素质要提高,上下齐心共努力,还我水清空气好……”

  走在七里河边,谈起过去的沿河两岸,陈进来也是满腹感慨。

  “过去,七里河别说建排污管道,就是走路都没空间。”老陈说,一年前他巡河,确实是个苦活、累活,每天的垃圾要用蛇皮袋装。第一次巡河,他下到河里,将腐烂的蔬菜杂物捞上岸,回家后恶心了好几天。

  尽管这样,老陈和其他河长,谁都没有放弃。

  “有人说我傻,我却觉得干这事很快乐。”老陈一边巡河一边说,“七里河是大家的。党和政府花大力气整治,我们花小力气支持,这是累并快乐着!”

  “我这个‘民间河长’,现在成了香饽饽啦!”老陈笑着说,居民们都想作贡献,1734人次报名当“民间河长”。陈进来能当上“民间河长”,靠的是大伙儿的好印象——他是一名有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经常在河边捡拾垃圾,维护环境。那些没当上“民间河长”的,就跟着他做志愿者。常常,你会看到好几个人跟他一起巡视七里河。

  这个“民间河长”,没有权,更没有报酬,只有志愿服务的奉献,可陈进来干起来比谁都卖力。他爱人患有老年痴呆症,每天安顿好妻子,他就去七里河巡河。没有谁来给他考勤,但哪怕再忙,他也要每天去巡河。

  让老陈开心的是,现在的垃圾越来越少,过去要用蛇皮袋装垃圾,现在拎一个塑料袋就行了。随着河道渐渐变干净,环境越来越美,居民的卫生习惯也在转变,越来越文明了。

  “七里河水清了,环境美了,成了风光带,沿着河道散步的居民多了起来。我在七里河巡河,每天看两次风景,还散步健身。这样想一想,你说,这是不是个美差事?”

  “现在,整个东南片区都在改造提升,我们这里的环境会越来越美,好日子还在后头呢!”陈进来开心地说。

  新闻纵深

  七里河水清了,美了老百姓的日子,也润了老百姓的心田。在七里河,像陈进来这样的“民间河长”有1700多位。

  让绿色成为扬州的城市底色、发展主色和鲜明特色,让生态成为市民的永续福利,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扬州样板。这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富起来之后,进一步追求“生态美”。

  去年6月8日,市委书记谢正义徒步调研扬州“龙须沟”七里河,痛定思痛写下民情日记《今天开始,我就是七里河河长》,他表示:“下决心从根子上解决七里河黑臭问题。要努力把老百姓批评声最多、整治呼声最大的七里河,打造成老百姓人见人爱的幸福河。”

  市委书记亲自担任七里河河长,领办最难啃的“硬骨头”,并在百姓面前立下军令状,拉开了领导同志到最难的地方去解决最难任务的领办大幕,吹响了各地各部门齐发力的集结号。扬州还涌现出一批“民间河长”,参与到各条河流的环境整治当中。现在,全市实行“一河一策”,分类制定水体整治方案和年度建设方案。

  东南片区更新与改造大会战,从百姓最为关心、呼声最大的问题入手,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坚实信念。截至目前,东南片区基本完成安墩河和西沙河水系调整及新安墩闸、七里河支河纵一河、同心河、青年河等整治,正在实施七里河干河、支河、跃进河等工程建设。水清岸绿的东南片区,将在市民面前呈现出一幅崭新的画卷。

标签:七里河;垃圾;民间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