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完成地上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小北了解到,目前正在开展内装饰工程、幕墙工程、屋面工程、安装工程以及室外工程施工,酒店完成部分样板段施工。
该工程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广西梗大街与滨江大道交叉口,由江北新区公建中心负责建设。
乘风破浪的独特造型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建设项目由美国洛杉矶墨菲西斯建筑事务所建筑大师汤姆梅恩设计,项目整体造型灵感选自南宋画家的一幅著作《层波叠浪》。
项目以“层波叠浪”的设计理念为主线,并贯穿于各专业设计中——外立面充分融合江边风景,处处体现层波叠浪、扬帆起航的元素。泛光设计旨在凸显“城市之光、创新之光,扬帆起航、江波弄影”的主题,承载着人们对江北新区未来发展的良好愿景;室外景观以“扬子巨轮、乘风破浪”为设计理念,承接建筑主题,烘托建筑形象,强化流线安排,呼应南京城通江达海、天下文枢的金陵文化;室内精装以“文华锦绣”为主题,加入“交汇、包容、领航”等理念,意在展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南京文化。
扬子江会议中心按照世界标准设计,其中有两个落客区(即酒店大堂前的停车下客的区域):第一个落客区服务于一般城市大众的会议,第二个落客区服务于世界级首脑峰会,是独立的具有仪式性的入口与落客。同时建筑包含9000平方米多功能厅、3000平方米主会场、2700平方米宴会厅,以及配套高端酒店。项目于2019年6月28日开工,计划于2021年6月底竣工。
作为江北新区长江之滨的地标性建筑,项目建成后将承接国际会议、高端商务论坛等活动,对南京市进一步完善国际化功能,提高国际影响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区域竞争力和首位度,提升江北新区城市功能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议中心酒店塔楼共33层,建筑高度为157m,结构高宽比为9.6、长宽比为6.6,为风敏感建筑。
如此“薄”的塔楼,如何应对大风影响?酒店采用两套“定楼神器”,即酒店风振控制系统——两套主被动混合质量阻尼器(ATMD),一个为大堂阻尼器,另一个为水箱型阻尼器,减小大风带来的晃动、提升安全性与舒适度。据悉,每套阻尼器重约175吨,可在强风时降低加速度的响应,利用左右摆动来降低大楼晃动的幅度。这是江苏省第1个应用ATMD技术的工程。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钢结构总计约4.6万吨,是埃菲尔铁塔重量的6.6倍,是新区市民中心的3.3倍;多功能区和会议宴会区均为大跨度空间桁架结构——其中多功能区单榀桁架长度130米、跨度72米、单榀重量390吨,9000平方米的高大空间没有一根立柱,相当于标准足球场面积的1.26倍;酒店区33层,采用“钢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平面长宽比和高宽比接近限值,其复杂结构在国内屈指可数。该项目以创建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为目标,结合南京市气候环境,合理应用绿色建筑、健康建筑、智慧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先进技术,综合提升项目绿色性能。采用“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绿色设计原则,利用适宜的技术来满足建筑的自然通风、采光、声、热湿等物理环境要求,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人居环境;施工阶段严格落实“五节一环保”的措施要求,2020年8月22日在中施企协绿色施工过程验收中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达到中施企协过程评价三星标准的项目。
会议中心项目结合周边公园绿地和观江平台码头,将成为江北新区最重要的新城门户、绿城之心,构成南京滨江九大“城市客厅”之一:江北新区定山城市客厅。
智慧工地标杆项目
作为省住建厅“数字管理提效能 智慧建设促安康”行动试点项目,项目积极探索智慧工地建设与提高职工安康素质、维护职工安康权益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重点打造塔机安全监控及吊钩可视化、工地扬尘噪音监测、人员实名制管理、AI智能识别、易检APP、卸料平台预警等智慧工地十大系统,用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前移安全管理关口、降低安全意外风险、保障过程施工安全,提升项目整体安全管理水平。
项目在一开始就确立了基于统一模型进行设计到施工的主流工作思路,将BIM技术应用贯穿项目全周期,在设计、施工、招采等方面都发挥巨大的作用。BIM技术在建筑异形表皮参数化BIM建模、复杂超限高层建筑二次分析运算、幕墙设计下料等方面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设计和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和失误。其中,《大型EPC会展项目BIM全过程应用与实践》在第二届江苏省钢结构工程BIM技术应用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风紧正是扬帆时,巨轮披靡济沧海。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的雏形已基本呈现,从天空俯视,整座建筑好似大鹏展翅,扶摇万里;屋面起伏不定,好似山脉连绵不绝、长江澎湃波涛;酒店风帆扬起,即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