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北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坚持不懈推动新区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各部门协同对接 铸牢对党忠诚的政治灵魂
基于新区“大部制,扁平化”管理运行模式,新区综合治理局作为新区政法综治机关,肩负起守护新区一方平安的使命。在日常工作中,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的理论自觉。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温入党誓词,集中学习党章,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强化党性教育)
新区综合治理局加强队伍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坚持严管厚爱,打造一支纪律严明的政法队伍,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作用,教育引导政法队伍自觉在法治轨道上履职用权,提高基层执法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专题督导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同时,新区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行交叉执法、异地执法、信息化执法;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协同行政执法主责部门,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与刑事司法部门的衔接,加强监督领域的工作交流,定期举行座谈交流会议相互通报监督工作情况,在人员业务培训、法律政策咨询、复杂案件研究、重点问题研讨等方面相互支持,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全方位精准服务 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
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区综合治理局协同街道党组织建立街道司法所、综治网格部门的常态联动机制,以社区网格为载体,以村(居)社区法治书记为具体负责人,将街道司法所专职调解员定期下沉到社区,参与社区综合治理工作。同时,依托“政法网格员”机制,将“三官一律”、法学会会员及高校法学专家等以兼职网格员的身份进驻网格,提升调解专业水平,化解基层矛盾。新区综合治理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形成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政法网格员进网格)
新区综合治理局深入开展“一治理两整治”专项行动,统筹组织开展好各类专项行动,综合运用访调对接、律师参与、公开评议等多种方式,努力实现案结事了。同时,强化专项行动督查,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实行挂图作战、限期整治,确保责任落实。

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产品和体验,新区力争做到基层治理矛盾“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不出街道,督促各街道加强对法律顾问的保障。同时,采取现场服务与线上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服务对接,通过“法润民生”微信群、12348热线等形式引导群众“线上办”“网上办”“掌上办”,借助“江北新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整合提供公证、调解、法律援助、远程会见等服务,“一站式”满足群众各类法律服务需求。
多维度创新 付诸实践作出片区特色“文章”
新区坚持边学习边实践,以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各项工作。
新区加快引进江苏自贸区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等对标国际通行规则的高端机构,借鉴先行先进自贸试验区创新举措,推动片区内仲裁机构国际化升级,共建“联合仲裁平台”,实现境内外多元机构间仲裁员资源、先进管理与规则和国际公信力的三维共享,推动中国仲裁品牌国际化、境外仲裁资源本土化的同步共生发展,形成区域性特色仲裁、调解高地。
新区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以南京法治园区建设为抓手,配套出台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增强对境内外高端优质法律服务机构吸引力,打造激励保障优秀法律服务机构在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全周期政策体系,有序引入国际一流法律服务机构,参与新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将新区逐步建设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法治服务高地。

(法治园区建设)
为更好落实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打造新区非诉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新区顺应并服务科技创新及外向型经济发展,着眼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境内外商事主体提供国际一流的营商服务环境,打造江北新区非诉纠纷化解中心,全流程、闭环式解决人民群众及国际商事主体在寻求矛盾纠纷化解、国际法律服务中的诸多痛点,助力新区、自贸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