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华天宝、文脉赓续,阳澄湖镇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历史源远流长,经过两千五百多年创造并传承下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众多,意义非凡。10月15日,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用新媒体讲好非遗故事”主题活动在苏州市相城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汇聚一堂,共襄盛会。此次活动通过展览、展演、主题座谈会等形式,共同探讨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新路径,积极宣传非遗保护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推动阳澄湖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展演,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尽显魅力
活动现场,非遗展演区展示了阳澄湖镇众多的非遗项目。苏州砖雕代表性传承人刘一鸣的代表作品苏州砖雕,精致细腻、栩栩如生,将艺术的神韵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其砖雕作品尤显庄重古雅。青铜失蜡铸造技艺传承人陈巧生的代表作品“巧生炉”,严格遵循古代工艺和制作技艺,并融合了当代的炉文化与审美角度,造型古朴、色泽润和。
除此之外,现场还展示了工艺精细的上海绒绣、美观精致的徐州香包、古朴厚重的满绣……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丰富多彩,具有十分宝贵的文化价值。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谢力表示:“非遗是一个时期、地域、民族特有的精神密码,给了我们足够的历史充实感和今天一直提的文化自信。”
阳澄湖镇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阳澄湖镇共拥有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省级、市级、区级非遗代表作名录。阳澄渔歌以吴方言传唱,唱腔委婉清丽,充满江南水乡特色;圣堂庙会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以女子舞龙、莲厢等民间文艺表演为特色,规模盛大,场面热闹;湘城麻饼、湘城爊鹅加工精细、飘香四溢,独具湘城风味,令人垂涎欲滴……秉承着一代代匠人们的智慧与心血,阳澄湖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显魅力。
推陈出新,消泾中日手工艺术村项目发布
14日下午,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大咖们前往阳澄湖镇沈周墓园、启南书画院、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现场调研,对阳澄湖镇的特色文化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和感受。
活动现场,非遗表演《陈氏太极拳》和阳澄渔歌《卖蟹谣》则为嘉宾们呈现了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盛宴。相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尤建丰在致辞中表示:“得益于阳澄湖水的滋养,相城区孕育出了吴门画派开宗大师沈周等历史名人,更成就了御窑金砖、阳澄渔歌等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非遗,既是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阳澄湖镇大力推动非遗保护,让古老的历史文化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现场开展了消泾中日手工艺术村规划项目发布。据了解,消泾中日手工艺术村依托消泾村生态和人文资源基底,植入中日优秀手工艺术资源,通过市场化、艺术化、娱乐化开发,完善特色餐饮、住宿、娱乐设施配套,建设和运营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以手作研学、文创购物、主题餐饮、旅游地产为重点的格局,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
此次活动作为“姑苏八点半·相城活力夜”首届相城国际文化艺术活动月的最后一站,精彩纷呈。据了解,“姑苏八点半·相城活力夜”自九月份开幕以来,相继举办了16项活动,全面展现了近年来相城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和国际化舞台相城的无穷魅力。活动中,“姑苏八点半·相城活力夜”首届相城国际文化艺术活动月正式闭幕。
共话佳音,非遗大咖们探讨非遗传承与发展
通过播放往届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的主题视频,非遗年度人物奖杯、奖状、题字等所包含的非遗元素的介绍,现场正式启动了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15日下午,“用新媒体讲好非遗故事”主题活动如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高校专家,共同探讨新媒体语境下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活动上,非遗传承人们进行代表发言,深入解读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文化底蕴,非遗传承和保护未来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化发展。
近年来,阳澄湖镇牢牢把握着“文化育镇”的发展主线,坚定文化自信,因地制宜建设和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品牌,做好常年性文化惠民工作,提升全镇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成效。此次活动有效助推了阳澄湖镇非遗保护及宣传工作,更加深入挖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创新传播方式,多元化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跨越古今、融通中外、贴近当代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