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南京】20年,喜看高淳螃蟹“新”变化
2020-09-28 10:24:00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杨军 邱霞 杜莹  
1
听新闻

一入高淳蟹满席,一口米酒唇留香。9月19日,第二十届高淳固城湖螃蟹节拉开帷幕,标志着为期两个多月的品蟹赏景盛宴正式开启。

从2001年首次办节到今年,固城湖螃蟹节已经走过20年。20年间,全区螃蟹养殖面积从12万余亩到连续17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螃蟹总产量从不足3000吨到现在的1.7万吨;螃蟹总产值从2亿元到去年的20.3亿元,足足翻了10倍有余。固城湖螃蟹也从名不见经传,到收获全国第一个有机螃蟹证书、第一个螃蟹类中国驰名商标等“五个第一”的美誉,变成了世界闻名的“高淳名片”。

产量、产值变化的背后,是当地养蟹方式、理念以及营销手段的进步。如今,走马高淳,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随处可见,为高淳螃蟹产业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新理念:转型升级,走规模化之路

漫步砖墙镇永胜圩,只见3公里长的观蟹大道上,水杉树郁郁葱葱,道路两侧分布着几十个新挖的蟹塘。这里是高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核心区,承担着螃蟹规模化养殖试点的重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高淳开始出现人工放养螃蟹,随着蟹价逐渐攀高,农民纷纷弃田筑塘养蟹。为了看管蟹塘,蟹农搭建起一间间看管房,生活垃圾、污水随意乱扔、乱排,极大影响了周边环境。“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分散养殖既造成管理困难,又污染环境影响食品安全,转型升级、走规模化养殖之路势在必行。”高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高淳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聚力推进螃蟹养殖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2019年,当地将阳江、砖墙、淳溪区域内的2.1万亩土地统一流转,改造后承包给养殖大户。

“我们邀请专家对蟹农进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通过稀放苗种、投放活螺蛳、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等技术措施,产出更安全优质的高淳螃蟹。”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员邹军介绍,目前高淳的螃蟹生态养殖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为高效渔业规模化增添了发展后劲。

新模式:鲈蟹混养,整体效益提升

高淳一直秉承“河蟹生态养殖”概念,针对不同的水域条件,制定科学的养殖模式,探索开发了水草种植多样化、螺蛳自繁自育、微孔增氧等模拟生态养殖方法。

由于螃蟹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过高,一定程度上“靠天收”的蟹农们还是常常会遇到产量波动的年份。

怎样进一步提高螃蟹整体的养殖效益,减少单位土地产出率不高和品种单一隐含的风险?当地蟹农和科技人员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蟹池青虾套养、鲈鱼套养等新模式。

孔祥华今年首次尝试“鲈蟹混养”新模式,就尝到了甜头——他承包的和丰园合作社水产健康养殖基地内的10亩“试验田”喜获丰收,产出的螃蟹和鲈鱼规格都不小,蟹塘整体效益有望得到大幅提升。

鲈鱼喜欢白天在中上层活动,河蟹喜欢晚间在水体底层活动,这为混养提供了可能。“单养螃蟹时,蟹塘里有很多水螟蛾,它们不但和螃蟹抢食物,还容易引发螃蟹病害。加州鲈鱼以这些虫子为食,粪便还能促进螺蛳繁殖,让水质呈现肥、活、嫩、爽的状态。”孔祥华介绍,该模式下,每亩放500只螃蟹和1000条鲈鱼,以80%回捕率、鲈鱼每斤售价10元来算,亩均效益将增加4000元,“这可比单纯养螃蟹强多了!”

新技术:“蟹脸”识别,鉴真更准确

9月25日,家住城区的张女士收到了在网上购买的固城湖螃蟹,想起之前看过的新闻,她打开手机上“爱查必查”微信小程序,扫了扫蟹壳,手机显示“当前拍摄的螃蟹是固城湖螃蟹的概率为99%”,见此,张女士很是高兴。

扫一扫蟹壳就能辨别固城湖螃蟹真伪,这得益于高淳区今年新推出的“蟹脸识别技术”。“每只螃蟹因基因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表面纹理特征,我们提前对螃蟹拍照并录入系统,通过AI图像超微光识别技术,提取生物DNA。”南京青松鉴真溯源农产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消费者打开“爱查必查”APP或者微信小程序对螃蟹进行实物拍照,通过后台数据比对,就能够为螃蟹“验明正身”,且准确率高达90%以上。

固城湖螃蟹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是高淳对外的名片,除了高标准养品质蟹之外,螃蟹品牌保护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普及,高淳对固城湖螃蟹的养殖过程全部实施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对“固城湖”螃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内实现数据化原产地登记,让每一只固城湖螃蟹都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有效保障消费者吃到真正的“固城湖螃蟹”。

标签:规模化;螃蟹;固城湖螃蟹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