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路片区经过这两年的城市风貌综合提升,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但特色还不鲜明、小微处还不够精致……”
“天津新村街区内多是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老密多少’现象严重,如何精准施策是关键……”
14日下午,鼓楼区宁海路街道举行的天津新村街区宜居家园“研创汇”,不仅邀请了省市区各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国内知名的“城市更新”专家,更邀请了众多居民群众共商共议。
宁海路街道负责人介绍,眼下,街道正与设计单位密切配合,围绕“精致慢街区,美丽新家园”的总体目标,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积极发动居民和社会各界参与宜居家园的设计与建设,确保天津新村“宜居街区”的建设“可观可感、可复制可推广”。
今年3月,天津新村街区被确定为全省5个省级宜居示范试点街区之一,街区建设的6项“硬指标”项目锁定民生关切,确保高品质扮美扮靓街区。
宜居街区建设拉开序幕后,引来了多方积极参与。原南京军区政委方祖岐上将,从一个老居民的角度为街区建设提建议,他表示,是否“宜居”要“看老、看小”,要让老人孩子住得便利而舒心;要让社区“活起来、动起来”,形成活泼生动、有底蕴的人文氛围。省市区主管部门多方指导、督察推进,宁海路人大代表组的人大代表也积极投身创建之中。
为了高标准打造宜居街区,宁海路街道特别聘请了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作为技术方,该中心副主任丁志刚介绍,天津新村街区拥有众多年代久远的老旧小区,存在着“老密多少”的特点。
“老”包括建筑和配套老旧、老年居民众多;“密”指人口和建筑密集;“多”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多、散碎小微空间多;“少”指缺少物业和社区服务、社区活动空间。
如何因地制宜,建设独具魅力的“精致慢街区,美丽新家园”?宁海路街道提出了“共同缔造”的理念。天津新村居民中60岁以上者超20%,是个超老龄化社区,他们大多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具有文化素质高、参政议事热情高的特点,“共同缔造”引来了居民群众的热切响应。
举办“街区设计节”,邀请居民共同设计小区规划;组织“遇见宁海”系列活动,发掘街区最具历史人文气息的元素……省城乡规划研究中心等项目设计方,协同街道、社区连续深入居民群众,调查摸底意见建议。车辆停放无序怎么办?小区卫生死角如何变身微花园?散碎空间如何打造成活动空间?设计会、讨论会开了一场又一场。
天津新村社区居民冯惠兰是最早入住小区的老住户,她说:“小区经过整治后,老人们天天在院子里散步聊天,坐在家里闷头看电视的变少了。此次宜居街区建设,大家集思广益,准备在1号门门口增设坐凳休息区,让邻里交往多些小空间。”
虎踞北路打造“口袋公园”、一楼住户院子里的设计规划推出了七八套方案、马鞍山2号小区入口建设花坛微景观、马鞍山10号东侧绿地增设风雨连廊和休闲座椅……
当天的“研创汇”上,街道特别聘请了同济大学教授、国内知名的“城市更新”专家童明任宜居街区建设“总设计师”,并聘请了8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担任“街区设计师”、12位居民则受聘担任“社区设计师”。
眼下,天津新村宜居街区的建设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项目方案不断细化,从街区环境安全、生活服务便利、慢行空间舒适、交往空间友好、街区风貌美丽等五大方面启动实施,并同步破解停车管理、养老服务等难题,搭建适合不同人群的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
以“精致慢街区,美丽新家园”为建设目标的天津新村“宜居街区”,即将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