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镇江】乡村美了 乡愁浓了 乡情溢了
丹徒乡村建设成果综述
2019-09-24 09:59:00  来源:镇江日报  作者:巢彧 崔宁华  
1
听新闻

  初秋时节,走进橘江里,御龙河波光粼粼,碧绿待熟的橘子压弯了枝头,房前屋后的银杏树挺拔茂盛,干净整齐的绿化带生机盎然,那不期而遇的民宿招幌风中摇摆,似一种乡愁召唤给人以留下来冲动……是什么让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发展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

  “是好政策让农村人过上了好日子!”问起村里的“幸福秘诀”,村民们的归结是何其一致。橘江里,丹徒区江心农业生态园里一个普通乡村,如今是国家AA级旅游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这座临水小村的美丽嬗变,是丹徒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撤县改区之后,尤其是乡镇规划调整之后,丹徒乡村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段。”丹徒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村镇科科长朱永俊开门见山为记者梳理出丹徒乡村发展的历史脉络:第一阶段为2006年-2010年,小城镇建设期;第二阶段为2011年-2014年,“乡村环境整治”的实施;第三阶段为2015年-2018年,美丽乡村建设时期;第四阶段为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的一个时期。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是中国传统的软实力。那一个个散落在田野间村落,承载着人们绵长的乡愁情思。然而,与长三角大多数乡村有着相类似的命运,属于丹徒的乡村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人口不断涌向城镇,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严重,造成思想守旧、信息闭塞、经济凋敝、环境恶化。曾几何时,乡村成为不少人想要逃离的地方。这期间,丹徒镇村建设最大的亮点是宝堰镇创成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世业、江心、高桥、宝堰被评为江苏省特色旅游名镇。“由集镇开始,乡村旅游兴起,同时带动了一些文化底蕴深厚、乡土本色浓郁、田园风光独特乡村的发展。”朱永俊介绍说。

  进入第二阶段,2011年,江苏省出台《全省村庄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要求,各地以普遍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改善村庄设施条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行动计划》提出,用3-5年时间对全省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推进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道路硬化,普遍改善环境面貌。2013年是村庄环境整治的收官之年,丹徒831个村庄已全部整治完成,实现了“4年任务、3年完成”的目标。全区清理各种乱搭乱建5.6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1.1万多处;新增村庄道路108公里;新建村内排水管渠112.2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0处;建设公厕91座,增设垃圾箱3300个;墙面出新达到约211万平方米;新增村庄绿化50多万平方米,村庄环境改善显著。

  2014年,丹徒以打造“美丽镇村”为目标,展开新的一轮村庄环境整治,实施新一轮全覆盖、全域化的村庄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这也是对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出的“实施美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建设新型乡村”目标进行先行先试。根据年度目标责任状,丹徒当年要完成82个规划布点村的二星级提升工程,康居乡村达标率达到85%。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建设要“强富美”,其中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成为乡村在新时代篇章中“诗意和远方”,乡村建设进入第三阶段。

  “对美丽乡村事业而言,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迄今为止最为重大的利好。”朱永俊说,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一脉相承,共同构成新时代“三农”发展的基本架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成为乡村建设的新内涵。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丹徒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抓规划引领,制定出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系列强农惠农文件;抓强村富民,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年高于城镇居民,经济薄弱村达标率、建档立卡户脱贫率分别达95.4%、96.4%;高标准农田总面积达到23.7万亩,占比65.16%,全省领先;抓环境提升,13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速推进;先后投入6800多万元,建设11个特色田园乡村、省级传统村落和美丽乡村;7个镇、11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村;抓基层治理,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全面覆盖,城乡和谐社区创成率98.9%;81个行政村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进入“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行列,乡村发展无疑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标签:乡村;村庄环境;整治
责编:王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