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乡镇布局优化工作圆满完成后,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升乡镇治理和服务能力上来,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形成规范、多元、智慧的乡镇治理服务新模式,开启乡镇善治新时代。
规范——放权赋能权责明
近年来,淮安区施河镇下大力气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机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能。镇上不仅改造了15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中心,建立窗口办理平台,承接90项审批事项,同时还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通过定点接访、向群众发放驻村工作便民服务联系卡等方式,接受群众委托,开展代办各类证照、审批手续,代购生产资料、生活用品,代领代缴电视、电话、新农合、新农保费用等服务。这些为民务实举措,全面提升了镇村服务能力,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解决乡镇与县(区)两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上权责不明问题,进一步规范两级职能,是提升乡镇治理和服务能力的关键。我市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权责一致”的原则,依法赋予乡镇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相应的职能,理顺县(区)、乡镇两级管理权限,促进乡镇政府责、权、利协调统一,重点扩大乡镇政府在农业发展、农村经营管理、安全生产、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服务管理权限。同时,积极探索依法向重点中心镇精准赋权,对其迫切需要且能够有效承接的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如行政审批、行政处罚及相关行政强制和监督检查权等,通过法定途径赋予重点中心镇,并制定目录向社会公布。
多元——服务供给更专业
盱眙县马坝镇高坝村针对“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以及80岁以上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养老问题,通过自筹经费、向上争取“民办公助”政策措施以及吸纳社会力量等多种方式落实资金,逐步建成活动室、卧室、厨房、浴室、卫生间以及各类健身器材、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的老年活动中心,为每一位入住老人打造暖心居所。
在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该村积极引入服务好、信誉佳的社会专业养老队伍,为养老中心的老人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和人性化的亲情关怀;大力鼓励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到养老中心开展各项志愿服务;主动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有意愿开展老龄志愿服务的单位和社会组织提供支持。这种“党社携手、市场运作”的创新探索,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又让入住老人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乡镇提供最基本公共服务的同时,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既是乡镇简政放权为基层减负的实际举措,也是推动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改革,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服务的有效途径。我市完善群团组织承接乡镇政府职能有关办法,深化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积极发展志愿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为民服务的公益性机构。同时,逐步加大乡镇购买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深度。
智慧——足不出户享便捷
涟水县红窑镇依托江苏政务服务网,建立镇政务服务统一门户网站和村(居)网上服务站点,全面公开镇、村(居)政务服务事项和便民服务事项办理指南,推动适宜上网运行的事项网上申报、办理,打造规范、透明、便捷、高效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该镇全面梳理了本级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将每个事项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流程清单、收费清单规范化、标准化,并全部录入江苏政务服务网行政权力事项库,确保群众“一眼明”“一键清”。积极推动政务服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打通数据开放共享渠道,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数据互通提供技术保障,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信息服务。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互联网+”智慧治理新模式,是推进乡镇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市依托“智慧淮安”“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基层政务服务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通道和运行数据接入全省“政务一张网”联动运行,逐步实现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全县城通办和全流程效能监督,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智能管理体系,并逐步向乡镇延伸覆盖,着力打造“智慧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