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77岁老太坚守蒲编65年昔日为养家糊口如今为守住乡愁
2021-10-12 09:32:00  来源:扬州晚报  
1
听新闻

郭老太在编织蒲席

昨天上午,宝应县射阳湖镇冲林村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77岁的郭仁英老太正专心致志编织蒲席,几张已经编好的蒲席静静地躺在她身旁。

蒲编是射阳湖地区的传统手工艺,长期以来,蒲席、蒲扇、蒲包等蒲编制品一直被当地人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它细腻精巧、朴实又不失典雅,不仅实用,且极具观赏性,而蒲编的原材料就是射阳湖蔓生的蒲草。

“蒲编看上去简单,编起来可没那么容易。”郭老太一边编一边说,从蒲草收割开始,需要经过选料、晾晒、编织、修剪等多道工序。谈话间,一根根蒲草在郭老太的指尖来回穿梭、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工夫,一张近50米的蒲席就展现在面前了。

据了解,在蒲编的多道工序里,原材料的准备最为重要。每年七八月份,把从湖荡里割来的蒲草及时晾晒,并根据高矮和宽窄分拣归类,以确保编出的制品大小匀称;贮存晾晒好的蒲草,要一层一层地码放在干燥的地方,以确保它的韧性和强度;待到用时,再用喷壶将蒲草喷水还润后在石磙下碾压平整,这道工序也称为“压熟”。在经过繁复的工序后,蒲编的原材料才算准备好。

“以前的蒲编不是稀罕物,而是射阳湖家家户户必须掌握的手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家人白天干农活,晚上掌一盏煤油灯赶制蒲席。”郭老太介绍,那时候,一张蒲席卖1角3分,普通人一晚上可做两三张,手艺好的人能做到十多张,都是供销社来收,再销到全国各地。

郭老太12岁就跟着母亲学编蒲席、蒲包,她天生聪慧,一看就会,编出的蒲制品都是供销社上门收的上等货。为了养家糊口,她起早贪黑做蒲编,一编就是65年。如今年纪大了,儿孙担心郭老太累着,不让她再编了,可老人就是不听,“我现在都是偷着编,儿孙们不让我做,可我都编了几十年了,不编手就痒,如今日子好过了,也不是为了换钱吃饭,只是有了感情。”郭老太说,儿孙没一个会编的,再过几年,这门手艺怕是要失传了,最近,村里叫她编几件放在村部展馆里,以后大家只能在那里看到了。

目前,射阳湖镇仅有冲林、钱沟等几个村的少数老年村民还会蒲编手艺,而坚持蒲编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正是这些老人的坚守,给射阳湖平添了几分乡愁,让生活也多了一点烟火气。 通讯员 何广才 徐成

记者 刘峰生 宫鋆煜 文/图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