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莹 记者 陈晨
“这面小红旗是山东曲阜的小邮局”“这面小红旗是河南开封的造币厂”……5月30日上午,家住扬州广陵区汶河街道树人苑社区的刘洋,依偎在母亲刘明的身边,一边用手指着墙上的地图,一边讲述每一处地点的故事,试图唤起母亲当年的记忆。
今年93岁的刘明老人,如今因中风患上老年痴呆症。可年轻时,她不仅是人们口中的“小兵张嘎”,还参加过解放战争中的一次“北撤行动”,先后徒步跨越5个省份。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在刘明离休后,她的子女轮流陪她重走“革命道路”,并在家中张贴地图,走一处、贴一处,如今一面面小红旗已经贴满了近30个省市。
“一匹马”牵起“战地爱情”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骑着白马来娶我。”这句电影台词,用来形容刘明老人的“战地爱情”,再恰当不过。
抗日战争时期,刘明是兴化县老圩区儿童团指导员,也就是人们口中的“小兵张嘎”,带领一帮儿童团员背上红缨枪,送情报,抓奸细。
解放战争打响后,为了保护“革命火种”,刘明在部队的掩护下,跟随华东军政干校的一帮“小兵”往北撤离。“这次‘北撤’先后跨越了5个省份,从江苏、山东、河北、河南到安徽。”刘明的二女儿刘洋说,北撤途中,母亲的一条腿被狗咬伤,徒步艰难,但后有追兵,一旦掉队,恐有危险。
“此时,我父亲出现了。”刘洋告诉记者,她的父亲名叫刘奋,是负责掩护北撤的一名营长。父亲见状,将自己骑的一匹马让给了刘明,自己徒步行军。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明、刘奋都非本名。“我母亲原名叫潘赛玉,父亲叫刘汉侠。”刘洋说,当年参加革命的战士很多都用化名。
重走“革命路”悼念牺牲战友
在刘明家客厅的墙上,张贴着一张中国地图,相比普通的地图,这张地图上“内容”丰富、“颜色”鲜艳——近30个省市被贴上了一面面“小红旗”,显得格外醒目。
“这张‘红旗地图’,都是我们走过的地方,目的是为母亲完成心愿。”谈及地图上的第一面“小红旗”,刘洋说,未能走进山东曲阜,是母亲一生的遗憾,这个遗憾由他们来帮她化解。
当年,刘明随部队北撤至山东曲阜郊外,接到任务,准备次日进城到一家小邮局工作。“第二天,母亲因身体原因没去成,由另一名战友代替。”刘洋说,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当天敌机来袭,一枚炮弹将小邮局炸毁,代母亲前去工作的战友不幸牺牲。
“母亲离休后,一直重复一句话,‘不是战友,我就牺牲了’,我一定要去看看。”刘洋告诉记者,2012年5月,他们子女几人陪同母亲,一起去了当年的那个小邮局,共同缅怀那名“替”母亲牺牲的战友。
走一处,就在地图上贴一面小红旗
刘明老人一生育有5名子女。重走山东曲阜后,由子女轮流陪同,除了将当年北撤走过的5个省份重走一遍,刘明还去了其他许多红色旧址,用脚步丈量“革命征程”。走一处,就在地图上贴一面“红旗”。
“北撤途中,岳母在河南开封一家造币厂待的时间最长,长达9个月。”刘明的大女婿朱学铭说,2013年,刘明前去那家造币厂,看见当年的牌楼仍保存完好,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记者从朱学铭口中得知,刘明在工作期间是一名“女强人”。“岳父在37岁就因病去世,岳母一个人将5名子女拉扯成人。”
朱学铭说,“如今岳母因病不能到处跑了,作为子女后代,我们就替她跑,带回一张张图片,陪她一起欣赏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得来不易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