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加个微信群指尖化解薪酬纠纷 扬州市优化劳动争议处理流程
2021-05-25 10:20: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真是太方便了,我就打了一个电话,邮寄了一份仲裁申请书,加了一个微信群,没有跑过一次腿,就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日前,市民陈先生看到手机银行资金到账的提示短信,致电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表示感谢。

据悉,通过建立调解微信群,加大案前调解力度,快速解决劳动争议,这是我市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新常态。

一案一群

加大案前调解力度

为让劳动者处理劳动争议多用“网路”、少跑“马路”,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在处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额不大的案件时,按照“一案一群”原则,邀请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一起建立微信群。通过搭建沟通平台,让当事人在群里谈诉求、讲理由,加大案前调解力度。

“以前听说和用人单位打官司很麻烦,来来回回要跑好多趟,我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很担心。没想到不到半个月,仲裁员就帮我拿到了赔偿金。”市民张女士对仲裁员的工作赞不绝口。

原来,张女士在我市某制鞋企业上班,工作中不慎受伤。用人单位虽然支付了前期的医疗费,但在医疗期内将其解雇,因此张女士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员收到案件后对该企业负责人进行法律宣讲,同时建立微信群,在调解过程中,让员工和企业可以实时进行沟通,并且让劳动者清楚看到每天事件处置进展。经过多次沟通,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预警机制

高效处置集体劳动争议

“今年以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提前介入、多元联动、高效处置集体劳动争议,通过建立预防预警机制,及时指派应急管理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小组主动上门、了解实情、快速处置,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市人社局调解仲裁处处长黄林介绍。

黄林介绍,我市还畅通集体劳动争议“1+2+1”联动快速处置绿色通道,即首先启动“开门见山”模式,由劳动保障监察部门第一时间介入群体性欠薪案件,掌握初步证据;然后迅速进入“齐头并进”模式,按下“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快速调解键,及时出具调解书,形成生效文书;最后进入“兑付收尾”模式,由法援代理律师协助,将生效文书与法院衔接,促使调解文书得到有效执行。

统计数据显示,依托此方法,今年以来我市及时预防和处置集体劳动争议40余件。

通讯员 茅磊 记者 陈高君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