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利用二维码获取个人信息 男子钻企业漏洞非法获利
2021-03-02 10:27: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一次不设防的扫码,竟被警方找上了门。近日,扬州多位在校大学生遇到了这样一件让他们有些后怕的事。据悉,这些大学生均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扫码被卷入了一起钻漏洞诈骗的案子。

嫌疑人钱某瞄准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以社团赞助为名,要求大学生扫码,并由此获取他们的个人信息,以此来实施诈骗。目前,钱某已被警方抓获,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针对该起案例,警方提醒,扫码需谨慎,以免后患无穷。

警方为何找上门? 大学生扫码卷入诈骗案

小敏是扬州某高校的在校学生,不久前的一天,她突然接到了一通让她意想不到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是仪征公安局真州派出所的民警,询问她是否申请了一家奶粉公司的“新客福利”。小敏还是个在校生,当然不会去关注奶粉。因此,小敏予以否认,觉得民警找错了人。可在民警的深入询问之后,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真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申请了这份所谓的“新客福利”。这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仔细回想,小敏终于理清了头绪:这一切,竟和一次简单的扫码有关!

原来,一年前,有商家找到小敏及其同学,要求他们扫码注册一家奶粉公司。商家还许诺,只要有足够的人参与扫码,他便会对小敏所在的社团进行小额赞助。

只要扫码注册一下,便能得到赞助?涉世未深的小敏没有多想,便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扫码注册,并填上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及相关信息。扫码后,小敏个人并没有从商家处获得任何好处,她也将此事抛到了脑后。“像这种扫码就送小礼物的促销活动有很多,我当时也没多想。”小敏说,不止是她,她所在班级里至少有几十名同学都进行了扫码注册。

如果只是扫码注册,为何警方会找上门?小敏和同学们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扫码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单纯:所谓的商家,即仪征男子钱某,采取诱骗大学生帮助注册、虚构收货地址的方式,钻奶粉商家漏洞,骗取了59罐新生儿奶粉,累计获利万余元。

代理商钻漏洞 利用他人身份非法获利

原来,几个月前,仪征警方接到外地某奶粉公司报警,称辖区内有人钻平台漏洞实施诈骗,致使企业蒙受了不小的损失。

该奶粉公司称,为了吸引新手爸妈,他们公司有一个“新客计划”,即在购买一罐奶粉后,只要扫奶粉罐身上的二维码,便能免费获取一罐新奶粉,且每个身份信息只能领取一次。但最近,他们在清查时却发现情况:仪征参与这个“新客计划”的人数有些异常,且大部分的奶粉都被送往一个固定的地址。然而,当他们对这些所谓的“新客”进行核对时,却发现他们所填写的地址大部分都是虚构的,填写的电话也基本都是空号。他们怀疑,有人钻了企业的漏洞,采用他人的身份冒领了多罐奶粉。

接到报警后,仪征公安局真州派出所迅速展开了调查。按照奶粉公司的说法,冒领人填写的地址都是虚构的,那么,他是如何拿到这些奶粉的呢?通过对快递员的询问,民警得知,这些奶粉,收货人只有一个:辖区某母婴代理商钱某。原来,这些地址虽然都不存在,但每个地址后都附有一个特殊的记号,钱某与快递员约定,只要看到这个记号,快递便都是他的,只要送给他即可。

随后,民警找到了钱某,钱某很快承认,自己采取诱骗他人帮助注册、虚构收货地址的方式,钻奶粉商家漏洞,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钱某交代,当大学生们扫码注册后,他便利用自己代理商的身份,在后台修改地址,将所有的奶粉都收入囊中。截至被抓获,他已诱骗59名大学生扫码,并利用他们的个人信息冒领了多罐奶粉,累计获利万余元。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通讯员 戚文生 记者 赵雅琼

警方提醒

二维码不能随便扫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成了“扫码一族”,但二维码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也成了行骗者用以掩护的诈骗手段。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少人曾在街头看到“扫码领取小礼物”的摊点。殊不知,贸然扫码,有可能带来风险。轻则进入微商、推销页面,随之便是各类推销广告蜂拥而至;重则手机遭遇木马病毒攻击,个人隐私信息被盗,最终不是遭到诈骗电话、垃圾短信骚扰,就是移动支付账户被盗刷、个人信息被盗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骗局。

针对该起案例,警方提醒市民,扫码要谨慎而为,尤其不要贪图“小礼品扫码”等那些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为自己带来未知的风险。特别注意的是涉及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扫码,更应提高警惕,以免后患无穷。

标签:漏洞;个人信息;奶粉;钱某;获利
责编:张慰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