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响应号召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 放牛娃变成了操炮手
2020-10-23 09:58: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老兵陈永科

扫码看视频

“15岁入伍,我是当年仪征兵中年龄最小的。”今年85岁的陈永科说,他在放牛的时候,被母亲喊回家,动员他去参军,训练没多久就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成了一名操炮手,经历了一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

在家放牛

母亲动员他去当兵

1950年,陈永科15岁,各地都在积极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正在河道边帮别人放牛时,母亲把他喊回家,问他可不可以去当兵,响应国家号召上战场。

“当时家里条件不错,父亲和哥哥在南京开旅馆。”陈永科说,母亲比较开明,觉得自己家两个儿子,有一个去参军那是应该的,就不让他去放牛了。

就这样,年龄还小的陈永科在母亲的动员下,正式报名进行征兵训练。集中训练一段时间后,1951年1月正式应征入伍,进入24军72师,成了当年仪征入伍年龄最小的兵。

当年部队在嘉兴,分到老连队训练一段时间后,他便随着部队紧急入朝,驻防元山港,每天冒着敌机的轰炸进行工事抢修与反击,防止敌人登陆。

人小个子高的陈永科不善言谈但干劲十足,干活、挖坑道、操炮都十分干练,深受战友们的喜爱。

“对炮很喜欢,就让我干起了操炮手。”陈永科说,为了练好操炮技术,修筑完工事他就跑去向老兵请教和学习,睡觉前都琢磨怎么熟练操作避免失误。

冷炮猛轰

长时间频繁操作掌骨变形

“我们到上甘岭换防,主要是和敌人互轰。”陈永科说,那时的战场已进入僵持阶段,敌人攻不下就改变了策略,不定时炮轰我军阵地。

陈永科说,这种打法,当时他们称之为“打冷枪”“放冷炮”,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我军也会对敌人的阵地进行炮轰,因此当时的操炮手非常忙碌,渴了饿了都要忍着,等炮轰完了才能歇息一下。

“没规律可言,突然就是一阵子猛打。”陈永科称,敌人只要有狙击和炮轰,我军都要“以牙还牙”。由于作息不规律外加频繁操作,他的手掌骨都弯曲变形了,至今仍伸不直。

“冷枪”“冷炮”僵持,部队一直防守到敌人接受了停战谈判,才撤到后方休整。撤下来时,他和战友凝望着战斗过的山头,很多人留下了热泪。

“僵持阶段是最难熬的,你不知道敌军会什么时候炮轰。”陈永科说,有时突然一阵炮落下,就有战友不幸被击中,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一幕。每一位战友的倒下,都燃起他们的怒火,用炮弹轰向敌军阵地,向战友们致敬。

辗转多地

始终不忘牺牲的战友们

1953年,陈永科回国,被分配到北京地质部门学习,后被分配到河南三门峡水电站勘探队绘图科,水电站建设好后,又被调到三门峡市总工会工作。

“搞地质测绘,风里来雨里去的野外工作,比较辛苦。”陈永科说,那时是让去哪里工作就去哪里,觉得和牺牲的战友比起来,已经是一种幸运。

1961年,陈永科从三门峡市总工会调到仪征供销合作社办公室任秘书,后来仪征建化肥厂,又被调去支援化肥厂,化肥厂建好后又被调去建钢铁厂,当时又建一个印染厂,陈永科又调到印染厂当工会副主席,一直工作到退休。

“我和老伴是在三门峡工作时认识的,她是勘探总队统计员。”陈永科说,回到仪征后,两人育有一儿两女,儿子已经退休、一个女儿也退休。

陈永科在一张纸上摁上自己的红手印,写下“为了和平而战、胜利属于我们”。因手掌骨变形、两只手掌都伸不平,他的红手印看起来有些“残缺”。“和受伤严重的战友比起来,我这点算不了什么。”陈永科说,几十年来他就喜欢看军事片,每每看到抗美援朝的片段,他都会庄严地敬个军礼,这是敬给牺牲的战友们的。通讯员 李臣星记者 孟俭 文/图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