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收获昂刺鱼。
通讯员 崔立锋 记者 张旭 李彬彬
“家门口买鱼苗,专家上门教技术,大公司到塘口收购,我们只管安安心心养好鱼,其他都不用操心。”昨天下午,正在为鳜鱼喂食饵料的高邮市甘垛镇官林村村民刘永清告诉记者,以前养殖罗氏沼虾,一年忙到头挣不到几个钱,如今在村里和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养殖鳜鱼,养销不愁,收入有保障,生活越来越好。
位于里下河平原地区的甘垛镇,辖区内水网密布,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素有“江苏鱼种第一重镇”之称。上世纪末开始,靠水吃水的官林村人开始养殖“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罗氏沼虾等传统水产。
官林村党总支书记陈金松告诉记者,养殖“四大家鱼”前期投资低,但利润也低,一亩水塘能挣个两千多块钱,且“四大家鱼”发病率高,一旦出现鱼病,会导致整个鱼塘“全军覆没”。
经过市场调研,2005开始,陈金松利用自家的几亩鱼塘,“试水”昂刺鱼养殖。这也让陈金松认识了江苏水产龙头企业董氏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的负责人董同瑚。当时,董同瑚正在寻找一处大面积的水域,从事特种水产鱼苗培育。
“我们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水域。在老陈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了官林村,发现这里水域宽广,水产养殖户多,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董同瑚告诉记者,2009年,他在官林村流转了1600亩土地,专门用来培育鱼苗、养殖昂刺鱼和鳜鱼。
“鳜鱼和昂刺鱼的亩均纯收益在一万元左右,但鳜鱼的亩均成本一万元,昂刺鱼的亩均成本两万元。前期投入太大,没有村民敢去尝试。”陈金松介绍,为了打消大家伙儿的顾虑,他带头将家里140亩鱼塘全部转成特种水产养殖,其中,30亩养殖昂刺鱼,50亩养殖鳜鱼,其余的养殖供鳜鱼食用的饵料鱼。“第一年结束,就挣了近60万元,村民们看到我挣钱了,便陆续转型跟进。”
刘永清便是其中一员。从2004年便开始养殖罗氏沼虾的刘永清性格谨慎,虽然养殖罗氏沼虾收成不稳定,但养殖鳜鱼的前期投入太大,自己也没有养殖经验,即便已经有少数村里人成功转型,刘永清依然在犹豫。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的,还是村里和董氏特水公司给出的好政策。
村民担心前期投资太大,董氏特水公司对养殖户购买鱼苗采取部分和全部赊账的方式给予支持,等鱼出塘后,再支付购买鱼苗的费用;村民们没有养殖经验,村里和董氏特水成立技术服务队伍,聘请水产专家、技术人员定期坐堂办公,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我们特种水产养殖户有个微信群,有啥问题,就在群里咨询专家,解决不了的,专家就会到塘边来‘问诊’。”刘永清笑着说,第一年试养鳜鱼,果然挣到钱了,一亩鱼塘净利润达到了一万块钱左右。
在家门口买鱼苗,有专家全程技术指导,到了收获季,董氏特水的车直接开到塘边收购,再销往上海、北京等地,村民和企业形成双赢局面。有了村委会和董氏特水公司为村民们织就的“保护网”,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型特种水产品养殖。目前,官林村共有特种水产养殖户近70户,养殖面积达3000亩,亩均纯收益在一万至两万元,村民们在家门口坐收“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