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你知道古人如何度夏吗?立夏时节看这些“夏”元素文物
2020-05-06 10:42: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旱民争水图》

《月夜仕女图》

《栀子花》

《仕女消夏图轴》

昨天扬州迎来立夏节气,虽温度不高,但也预示着夏天的到来。如今,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及科技的发展,人们有了很多消夏解暑的选择。那么,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消暑度夏呢?记者昨从扬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找到了部分带有夏天元素的文物,与大家分享这一抹“清凉”。

看古画中的夏日物语

扬州博物馆馆藏书画作品众多,在不少作品中,都有与夏天相关的元素。在陈康侯的《柳蝉图》中,画面左侧一条柳枝低垂飘逸,几只蝉或匐于枝头或展翅飞动,通过画面甚至都能够感受夏夜群蝉齐鸣的景象。

与蝉相关的文物还有一件西汉玉琀,是扬博的“网红”文物,出镜率极高,不过,这个蝉可与夏天没有什么关系。“这是西汉的蝉,它当时是作为一种葬玉含在死者口中,是古人希望人死后可以像蝉那样高洁、蜕变,以求来世永生。”扬州博物馆保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古时,人们还常用蝉自喻,表示自己的清高。

荷花也是专属于夏天的一种植物,因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时常出现在书画作品中。扬州博物馆馆藏书画中,以荷为创作主题的作品众多,但具有十分浓厚的夏日气息的,非华嵒(yán同“岩”)的《荷鹭图轴》莫属了。华嵒擅花鸟,与金农、郑燮等人齐名。画中鹭鸶栖于石上,羽毛蓬松,眼睛传神,刻画入微。荷叶色彩明丽,透出一股清新空灵之感,夏日感觉呼之欲出。

夏日里,最浓烈的味道必然属于栀子花,看到仪征清代篆刻家、书法家吴让之的《栀子花》,一股浓香便扑鼻而来,画中,三枝折枝栀子花,枝条自右下向左上伸展,盛开的花朵饱满洁白,枝叶墨色滋润,整体构图紧密,格调清新素雅。

画卷勾勒夏天的人和事

除了以物为主题的书画,以人物为主题的书画当然也必不可少。扬州清代著名画家王素的《仕女消夏图轴》就描绘了一位少女身着清凉且飘逸的小衫,手握一把蒲扇,似在伸懒腰,少女身后,一盆荷叶郁郁葱葱,一只荷花花苞向上伸展,画面十分生动,一旁还有题字“暑消新雨后,人困晚凉天”。

王素的另一幅《月夜仕女图》同样十分恬静,高大的梧桐树下,一女子倚坐在山石上,面带微笑,似在纳凉沉思。另一侧一垂髻小儿手执纨扇,倚靠石鼓沉睡正酣。空中一轮明月半掩在葱郁的梧桐叶下,描画出一幅宁静、幽远的夏夜美景图。

如果说这些都是夏日里的恬静,那么,清代画家涂林所作的《旱民争水图》,则展现了当时农民灾荒饱受困苦的社会现实。炎热干旱的环境下,画面左侧两男子抢夺一根竹竿,旁边一老者拱手似要阻止,不远处一农妇身体前倾摆手作呼喊状。旁边两人推搡着正要踩踏水车,四周河流浅滩,阡陌交错,树木高耸,人物形态生动传神,颇具动感。

保存不易,夏日文物较为少见

“与书画相比,夏天的生活器具比较少见。”扬州博物馆保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夏日生活器具如凉席、蒲扇等,在漫长的时光中不易保存,所以文物不多,而玉枕、茶壶较为常见,也可视为与夏天有关的文物。

虽然古时没有那么多可供选择的消夏器具,但古人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可能创造条件,“古时有一种竹夫人,类似现在的抱枕,古人睡觉时抱着它,起到凉爽的作用。”负责人介绍,竹夫人,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炎炎夏季,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而竹夫人根据使用者性别的不同,还有更好听的别名,男子用称“竹姬”,女子用则称“青奴”。

本报记者 孔茜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