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小圃是夹剪桥里的一颗“明珠” 百年大宅门的身世之谜
2020-05-06 10:38: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小圃东路的二层小楼

小圃闹中取静

核心提示

永胜街中段东首,有条叫夹剪桥的小巷。处在市中心的这条小巷闹中取静,好似一片世外桃源。其中,位于夹剪桥10号的小圃更可称为这条巷子里的明珠。“五一”期间,记者与扬州文史爱好者谢文逸一同来到这里探访,揭开这座百年大宅门的身世之谜。

小圃距今已有160年

住宅结构保存完整

从永胜街进入夹剪桥,沿着弯曲的小巷往北走不多远,一座高大的门楼出现在眼前,夹剪桥10号小圃。据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记载,小圃为清同治间户部主事陈象衡所建,距今已有160年。

小圃占地面积650平方米,分东西两路建筑,东路为住宅,西路为园林。东路住宅前后三进,紧凑规整。首进为门厅,原有屏门,现已不存。第二进为三间正厅,厅内柏木卷棚轩,梁架驼峰雕刻云头及花卉图案极为精致,腰门雀替雕刻缠枝花卉纹。第三进为二层小楼,槅扇、槛墙、支摘窗、木围栏等保存完好。

东西两路建筑以火巷相隔,火巷南首东侧开方门一座,门外沿雕刻有变形夔龙纹,纹饰雅健,刀脚清晰。由方门进入即为西路建筑,此路建筑前后两进,第一路花厅保存有六扇雕花槅扇,裙板浅刻博古图案,古意盎然。花厅西侧有八角门一道,据古建专家赵立昌回忆,八角门上原有“退思”石额,现墙被粉刷。八角门内有套房一间,据住户回忆,西墙上曾嵌《陈象衡墓志铭》两方,现已不存。

西路花厅前原有花园一区,现已被拆毁重建。居住此处的王师傅说,花园内的假山残块仍存,被埋于地下,地面仅剩古井一口,现已被隔出小圃墙外,供街坊共同使用。

小圃主人究竟何人?

原是扬州望族陈仲云次子

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记载,小圃主人是清代同治年间户部主事陈象衡。陈象衡究竟是何人?详细的史料记载非常少。谢文逸在查阅“父子传胪”的陈仲云家族的科举硃卷时有了意外发现,陈仲云次子陈韨的硃卷中写道:“陈韨,字象衡,号湘蘅。”

这位陈象衡是不是小圃主人?陈咸庆的硃卷中写道:“本生父韨,咸丰辛亥恩科举人,丙辰科进士,户部主事,浙江司兼贵州司行走员外郎衔,诰授通议大夫。”陈咸庆是陈象衡与陶氏夫人所生,过继给陈仲云长子陈辂为子。

值得注意的是,陈咸庆在硃卷中写明,陈韨在咸丰丙辰年(1856)高中进士。“殿试后除一甲三人被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外,其余进士在翰林院庶常馆学习,三年后经考核,一部分留馆,其余被授予各部主事或外放做官。”谢文逸说,陈象衡在考核后被授予户部主事一职,这个时间当在咸丰末年到同治初年,这与小圃主人“清代同治年间户部主事”的记载吻合,由此推断,小圃主人即陈仲云次子陈韨。

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小圃也曾变易主人,民国时期被陈家典给了大德生创始人朱柳桥家为业。朱柳桥与徐宝山二夫人孙阆仙是亲戚,大德生也是孙阆仙请朱柳桥出面创立的。民国晚期,朱氏后代不能守业,小圃慢慢衰败。建国后,朱家只保留了小圃花厅西间、后厅东间和柴房院落,其余房屋被公管作为宿舍。

一门出了四位进士

缘何鲜提小圃主人?

关于扬州名门望族的介绍中,一直有陈氏“一门三进士,父子两传胪”之说。“一门三进士”说的是陈仲云、陈六舟以及陈咸庆。“父子两传胪”说的陈仲云和陈六舟。从陈家的硃卷来看,除上述提及的三位进士外,还有一位咸丰丙辰年进士陈象衡,但一直未被人提及,什么原因让人们忽视了陈家的第四位进士呢?是否像有人猜测的那样陈象衡后来被剥夺了进士?

查阅陈象衡侄子陈倧万光绪壬午(1882)乡试硃卷,谢文逸发现,陈象衡仍然是“咸丰丙辰进士”,还增加了“钦派江北团练……诰封通议大夫”两条信息,说明陈象衡70岁时进士头衔仍在,并不存在被剥夺进士出身一说。由此揣测,可能陈象衡不如其父亲、弟弟和儿子那么出名,后人忽略了陈象衡也曾中过进士这一事实。记者和谢文逸曾走访曹李巷等陈氏后人居住地,希望解开这一谜团,也未得到答案。

“小圃曾经是扬州的典型小型住宅园林,其两任主人的家族在扬州历史上都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谢文逸说,虽然小圃的园林部分已毁,但其住宅部分尚保存完好,如能恢复开发,不失为扬州园林的一件幸事。 通讯员 冷熔 记者 慕相中

摄影 慕相中 谢文逸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