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古村解乡愁|杭集双隆村: 村如大船 屋如小舟
2020-04-26 10:35: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空中俯瞰如同一艘大船

磨盘连接成桥,犹如一条铁链拴住大“船”

船屋里的彩色玻璃

【档 案】

传统村落:生态科技新城

杭集镇双隆村

村域面积:0.1382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447人

形成年代:元末明初

主要民族:汉族

余光中先生说:“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在生态科技新城杭集镇,有一个传统村落,村如大船,屋如小舟,独具一番风味。它叫双隆村,也被人称作“船村”,刚刚入选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

长1200余米宽130米

村民双手

挑出的“船村”

“我们村就像一艘大船。”双隆村相关负责人介绍,从空中俯瞰,村子的形状就犹如一艘大船,长1200余米,船头和船尾稍窄南北宽约80米,中舱最宽处达130米,三个村组分前、中、后三“舱”。

“船村”不是天然形成,这背后深深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这里原是长江淮水故道,从隋末到明初,长江主道南移,形成夹江两岸低洼圩村地区。长江南移,为“船村”留下了肥沃的土壤,人们在享受馈赠的同时,也承受着江潮侵袭。为防范水灾,“船村”先民用扁担挑土填高地势,并把这一区域填成了“一艘船”,挑筑船形庄台,寓意永避水患。整个村庄前河后港如舟泊岸,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船”。

“船村”形成还有一个优美的传说。相传“船村”长者一日梦见天边飘来一片如舟祥云,降落在“船村”。长者醒来感悟,于是召集村民依梦挑土筑庄,庄台分前、中、后三舱,中舱最宽,首尾稍翘,有桅杆、帆樯、锚墩、锚链。虽然只是传说,但却是“船村”先民的美好愿望:水涨船高,不再受水害。

走进双隆村记者看到,船村庄台横截面呈北高南低的梯形,居屋位中部,屋后高地植有连片竹林和高大树木,以遮蔽冬日寒气,村庄常年保持一种冬暖夏爽的宜居环境。这种将连片高大乔木作居屋背景,远观极似山峦屏障,巧妙地变无山为有山,营造出山阳之气。

屋顶如“船篷”

传统建筑与西洋元素结合

双隆村不仅村如大船,村落里还有许许多多宛如小舟的“船屋”,李氏“船屋”是目前留存较好的一间,建造者李道林曾是民国长江客运申汉线“德和号”轮船上的大副,他一生与船为伍,对船情有独钟,他用毕生的心血把这座宅子打造成可以终生享用的船。

“这座建筑的架构完全打破常规,整座建筑形成‘前四后五’的梁架构。船屋外侧灰色的砖墙上,还有一排‘铁环’,好似船上系缆绳的铁环,进屋就代表着上船了。”长期研究“船村”的学者陈宜林介绍,进屋如同上船,人在屋内,有身在船上之感。

陈宜林介绍,船村民居的整体布局与扬州市区不同,在主屋的一侧或两侧增加了包厢建筑。即在主屋之外,再加建坐东朝西或者坐西朝东的纵向廊房建筑,对主屋形成包围势,故称包厢。绵延的厢廊在每一进主屋的耳门处,用过街披屋与主屋相通,如此主屋、包厢、厢廊融为整体,不管骄阳雨雪,人均在廊下行走。

“这座宅子不仅有传统古建元素,还有西方的元素。”陈宜林说,在清末民初扬州城里少数富家住宅园林中,窗户若采用几片欧洲进口“彩色玻璃”,那往往是主人身份的象征,体现屋主的富有与奢华。在船村的大副住宅书房窗户上,也安装了这种稀罕物。大门外的左边迎面墙上有一座精美的福祠,福祠还嵌有一个海棠花框的小内壁惜字洞,这在扬城大大小小福祠中,绝无仅有。“船屋”打破常规的船篷轩式等设计,堪称扬州老宅中的“孤本”。

修复现有古建筑

传承民俗和民族气节

“船村、船屋是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我们要保护好,更要传承好。”双隆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正修复村庄现有古建筑,修复村庄部分历史特色古建筑,作为展示船村气节文化、书香文化、建筑文化、船文化的展示平台。

“不仅仅是村落美、建筑美,我们船村更重要的是气节美。”陈宜林介绍,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扬州制造多起惨案,包括双隆村村民在内的100多名杭集人组成抗日敢死队奋勇反击,最终惨遭日军杀害,村民舍身取义的爱国事迹流传至今。

与此同时,这里有着扬州市级非遗“车桅灯”民俗,已流传100多年,是具有比较鲜明水乡特色的民俗之一。过去,每年正月十三“上灯”之日,便会亮起“车桅灯”,远远望去,如桅杆上挂满灯笼的“车桅灯”,成为扬州沿江沿湖乡村最美的一道夜景。

通讯员 新城轩

记者 露莎 源浩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