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州古巷深藏百年时髦老洋房走出弘一弟子黄福海
2020-04-26 10:32: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百年老洋房的拱形门

青红砖夹砌几何形图案

石将军巷黄氏住宅

前不久,热播电视剧《安家》里的上海老洋房,引人入胜,而在扬州石将军巷内,同样也藏着一座百年时髦老洋房,吸引诸多游客慕名前往。墙体青红砖夹砌几何形图案、拱形门、木制百叶窗……昨日,记者走进这座“黄氏盐商住宅”,为你一探“时髦”背后的人文故事。

百年时髦老洋房

石将军巷黄宅别有洞天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昨日,记者来到石将军巷4号,推开一扇破旧不堪的小木门,内部却别有洞天,一座民国“时髦”老洋房映入眼帘,这里就是建于清末民初的“黄氏盐商住宅”,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宅主黄锡安曾任四品清理财局科科员,安徽候补知县,为人低调。”在扬州文史爱好者谢文逸指引下,记者注意到,相比当年的达官贵人,黄宅的砖雕门楼略显普通,不过内部却甚为“时髦”,面阔五间,融入中西元素,墙体青砖、红砖夹砌几何形图案、拱形门、木制百叶窗等,至今保存完好。

谢文逸说,从黄宅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出,晚清民国时的扬州,虽已显颓败不复盛世,但大宅门里的建筑还是明显受到了西风东渐的影响。

黄宅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部分,石将军巷2号则为东部住宅。如今的东部住宅,部分为闲置厂房,部分为民居,已改造,原貌几乎无存。“10余年前曾探访过东部住宅,东部住宅水磨砖门楼,入内南边为轿房,北为正厅,东西两边有廊与正厅相连。”扬州文史爱好者谢文逸说。

老宅部分曾建布厂

见证了扬州布业发展史

今年64岁的史美鹤是石将军巷土生土生的原住民,据他介绍,史家与黄家住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洗晒不退、督染真色。”在史美鹤家中,至今收藏着一张祖父“开布厂”时的“广告宣传单”。1937年春,以祖父史汉春为首的十个股东,创建扬州华兴布厂,厂址就在石将军巷2号黄氏盐商住宅。

史美鹤说,八年抗战期间,祖父的布厂几乎每年都有股东退出,最后只剩祖父独股,元气大伤,濒临破产。1945年后,布厂才得到逐步发展。“当时,布厂有脚踏木质织布机、木质整经机十几台,手摇筒子、纡子车等设备,生产柳条布、隔布等。”史美鹤告诉记者,布厂织出的布匹,主要售往当时位于左卫街羲成仁、马源兴(广陵路)、多子街羲慎源、德诚(甘泉路)、教场街裕源恒等处的各个布店,还拿到郊区村镇去赶集,评价和反响都不错。

“扬州解放时,华兴布厂在当时扬州织布业中数一数二。”史美鹤说,1956年公私合营,就在华兴布厂的基础上,联合九家小布厂成立公私合营扬州布厂,当年的布厂的建筑如今还在。

弘体传人黄福海

他是弘一法师关门弟子

“今年是黄福海诞辰110周年。”史美鹤说,提及黄宅,不得不提黄氏后人——黄福海,作为弘一法师的关门弟子,他的书法造诣在扬州也算小有名气。

黄福海作为盐商之后,到了他这一代,已是家道中落,难以糊口。早在上世纪30年代,黄福海在堂兄黄福增的带领下,到泉州的一家钱庄谋生,因为字写得不好,而发奋练字。1938年冬,他得以与弘一法师结缘。性格决定命运,为人耿直的黄福海坎坷一生,虽有两次婚姻但无子女,一生只求名不图利,他以弘一法师为衣钵,写字但不要钱。

史美鹤说,曾经有人向黄福海求字,黄福海便书写寄奉,为此对方汇来500元润笔(当时已算相当丰厚),可黄福海分文未取,原样寄还。

作为弘一书法的传人,黄福海曾在扬州成立了弘体书艺研习班,免费教数十名学员习字。在双眼几乎失明的状态下,黄福海仍在为弘体书法的传播而努力。记者 陈晨 摄影 王乃驷

标签:
责编:徒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