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时风雨锁寒江,归来落樱染轻裳。12日下午5时许,一辆载有3名扬州援湖北医务人员的中巴车,在骑警的护航下,驶入扬州市国防园。车内是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邵向荣、重症监护室护师李娟娟以及苏北人民医院院办干事杨晨。他们三人完成使命,从武汉返程回扬,进入疗休养阶段。截至目前,扬州援湖北262名医务人员已有261人平安回扬,仅剩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郑瑞强仍在武汉坚守。
战友情铭记一生
出镜人物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邵向荣
“在武汉肺科医院ICU的最后十二天很辛苦,但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邵向荣说,支援武汉的71天,是他的人生中永远难忘的经历。
“我和李娟娟两个人,刚到武汉时觉得有点孤单,但很快我们就融入到江苏医疗队120人的大集体中。120人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一段战友情将会陪伴我一生。”邵向荣说,“目前是儿子小升初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辛苦妻子了,家里都是她在照顾,现在我回来了,可以帮她缓解压力。”
作为驰援武汉医疗队的一员,邵向荣在武汉肺科医院ICU救治危重症患者。在重症病房里,医护人员不仅工作任务繁重,危险系数也高。作为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一名有近20年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早在今年春节前,邵向荣就给家人打了“预防针”,准备随时响应组织召唤,奔赴抗击疫情第一线。今年2月1日晚上,他突然接到出征湖北命令。本以为家人会有所顾虑,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刻,家人都坚定地支持他。
邵向荣的父亲邵建民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今年70岁的他目前仍坚持在老家如皋当地医院坐诊。17年前抗击非典,邵建民就冲在一线。他告诉儿子:“特殊时期就应该有所担当。”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对于生在杏林世家的邵向荣来说,父亲是他最好的榜样,他从父辈身上汲取了可贵的家风,让他在疫情面前更加勇敢从容面对。战疫到了最后关头,患者的救治难度加大,医护工作风险也更高,邵向荣英勇地冲在一线,因此荣获“江苏好人”称号。
昨日,邵向荣的妻子和儿子一起来到欢迎现场,他们远远地看着邵向荣,挥手示意。邵向荣儿子邵雨杨告诉记者:“爸爸在我心目中是大英雄!我为他骄傲和自豪!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小可爱”想找男友
出镜人物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师 李娟娟
“爷爷,你知道我是谁吗?”“江苏队!小可爱!”3月15日央视新闻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李娟娟和76岁刘爷爷的谈话,感动了无数网友。
在驰援武汉两个多月后,昨天“小可爱”李娟娟回来了。
告别武汉,李娟娟有太多不舍。昨天上午8点09分,在武汉驻地酒店,她拍下自己的行囊发了朋友圈,并用一句歌词表达她此时此刻的心情:去时风雨锁寒江,归来落樱染轻裳。
在武汉,李娟娟一直负责重症病人救治工作。她是为数不多能够熟练使用呼吸机、ECMO等医疗急救设备的医护人员,因此她承担了更多工作,也肩负着更大责任。在疫情期间优异的表现,让她荣获第三批江苏“最美医务工作者”称号。
回到扬州疗休养结束后,李娟娟有自己的心愿:“想念扬州的美食!我要去吃好吃的、去玩好玩的,还有就是找男朋友!”
援武汉期间瘦了20斤
出镜人物 苏北人民医院院办干事 杨晨
“回家真好!”苏北人民医院院办干事杨晨在武汉这段时间,虽然每天都跟4岁的女儿视频,但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想抱抱女儿。
2月15日,杨晨由国家卫健委调派赴武汉负责抗击疫情的综合协调工作。“被国家卫健委选派至武汉,自己感到既意外又激动。”杨晨说,作为一名老党员,在国家需要的时刻,理应义不容辞,奔赴抗疫最前线。说起武汉,杨晨表示,自己本身是在武汉上的大学,对武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希望武汉能够早一天好起来。
驰援武汉期间,他在中央指导组医疗救治组工作,主要负责公文运转、文档归集、联系部分医疗队及当地定点医院,同时负责整理前方工作大事记等。因为一些时效性很强的文件运转和联络工作要确保及时传达和落实到位,他常常需要工作到凌晨,原本体格健壮的他瘦了20斤。
杨晨告诉记者,自己读博士的专业是公共卫生,通过此次参与医疗救治工作,他更加深了对公共卫生与临床工作结合这一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接下来,他希望能把这种理解和认识融入到未来的工作中。
目前,扬州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仅剩下苏北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专家郑瑞强。昨晚,他告诉记者,按照国家卫健委专家组的安排,13日,他将转战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主要是加强危重症病人集中救治指导等工作。
相关新闻
郑瑞强今转战武汉协和医院
郑瑞强表示,目前主要面临的挑战是,虽然剩下的危重病人数量不多,但是这些病人因有基础疾病,所以给救治增加了难度。“我将和其他专家一起坚持到底,守护他们的生命。”
郑瑞强是国家卫健委最早派往武汉的4名专家之一,也是我市最早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他表示,在武汉时刻感受到家乡的温暖,非常感谢扬州各级领导和人民对他的关心!他在武汉非常好,武汉当地的政府和医护人员对扬州医疗队员也非常关心。“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尽一切可能救治每位危重病人,希望每个病人都能有一个好的愈后。”
通讯员 傅轩 苏宣 记者 丁云 王诗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