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市廉洁主题文物展 百余文物讲述廉洁文化
2019-12-19 09:38:0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明德化窑白瓷花形公道杯。

  

  周山烈士用过的砚台、笔筒。

  

  史可法国书及小像卷。孔茜摄

  昨天上午,由市纪委监委、市文旅局和市委党史办共同主办的“清风徐来——扬州市廉洁主题文物展”在扬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开展。数百件(套)展品以物说廉,以人明志,以史为鉴,彰显了扬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历代先贤清廉自守的浩然正气。扬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李航参加活动。

  本次展览通过铜镜、瓷器、玉器、金属器、砚、书画、碑刻等140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以“修身养德传教化”“托物言志话廉洁”“光影典范颂清风”三个单元的篇幅,鲜明体现了崇德尚义、廉行天下的追求,积极彰显历史回望中的家国情怀和廉洁传承。

  李航强调,知古而鉴今、见贤以思齐,要以物说廉、以人明志、以史为鉴,让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回望历史,扬州这片土地上出现的先贤模范背影长留,书写的清廉故事历历在目。在岁月的长河里,他们的事迹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佳话,永续流传,他们的精神早已化为宝贵的文化符号,熠熠生辉。在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的道路上,扬州将继续传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延续先贤清廉自守的本心,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让“清风扬州”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最动人的旋律。

  据了解,本次展览展期自即日起至2020年1月9日。为配合此次展览,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还推出廉洁主题雕版印刷技艺现场展示互动活动。

  1

  140余件(套)文物吹起清廉之风

  “廉洁”的精神文化自古已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无数名人在扬州留下清廉佳话。前有郑板桥绘“人间四美”,阮元“竹林茶隐”美谈,历代先贤两袖清风,以其身正诉说着清廉自守;后有朱自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许晓轩提出“狱中八条”,革命战士宁死不屈,以钢铁般意志展现着浩然正气。

  古人画竹示坚韧,绘莲展高洁,此次文物展共展出文物140余件(套),除了有直接展示廉洁精神的文物外,还有历史名人遗物,清廉之风吹遍展厅。

  在诸多的汉代铭文铜镜中,“昭明”和“清白”铭文铜镜是其中出土和流传数量较多的镜类之一。展厅内展出的一块西汉时期“清白”铭连弧纹铜镜,铭文内容借镜之洁净光明为喻,表白坚贞之志,表达了人们洁身自好的生活追求。而元代的透雕“路路清廉”玉饰,则将忠正廉洁与玉石结合,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公道杯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酒杯,中间有外形为寿星或其它形状物体的柱状体,杯底中部有个小孔。公道杯有个奇特之处,向杯中倒酒时,如果酒超过某一高度,酒会从杯底的小孔中全部流出。此次文物展中,就有一件明代的德化窑白瓷花形公道杯。

  据传,明洪武年间,御窑厂成功烧制了“九龙杯”进贡给皇帝朱元璋。宴会上,朱元璋想让自己重用的大臣多喝点酒,特命人给他们的“九龙杯”中斟满酒,不料满杯中的酒却流失殆尽,而不满杯中的酒却点滴未漏。朱元璋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朱元璋便将其命名为‘公道杯’。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公道杯’的典故告诉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文物专家介绍说。

  2

  珍贵文物见证扬州历史事件

  展览中,还有不少文物是扬州历史真实事件的见证者,文物以无声的力量传递着廉洁的本质。

  宋代文物重修北门石碑拓片,于扬州宋大城水门遗址出土,青石质。此次展出了石碑的拓片,碑文明确说明北水门重修于嘉定六年(1213),并详细记载了重修原因、各部分名称和规格、用料、用工、监工等。

  “中国古代社会,在以国家制定的成文法规范国之‘重事’的前提之下,逐渐生发出调整乡里、乡村社会‘细故’的自治规约,即‘乡规民约’。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做到‘有规而循’。”文物专家介绍,“朝廷有法律,乡党有禁条”呈现出中华德礼法制文化的独特精神气质,更是廉政建设强制力的积极保证。

  3

  烈士遗物展现扬州红色基因

  扬州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红色基因根植扬州人民心间。展览中,有不少烈士遗物陈列,展现了扬州这片土地的血性与刚毅。

  周山(1917—1946),原名周中奎,浙江人,1938年参加新四军,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郭村保卫战”前夕,作为新四军代表之一,周山赴泰州与中间派“二李”谈判,出色完成使命。1943年在柳堡乡搞新乡制选举试点,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占领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敌后斗争。1946年11月24日,在高邮周家垛(今属周山镇)一带遭遇强敌突然袭击,英勇牺牲,时年29岁。展览中,展出了周山烈士用过的砚台与笔筒,简单、朴实的物品呈现出一代革命人艰苦朴素的作风,以及身处险境仍顽强奋战的精神。

  记者马惠敏孔茜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