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山房假山墙修复
何园的片石山房,相传为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和尚建造,为扬州现存年代最早的假山,陈从周称之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
随着时光飞逝,近年来片石山房的假山墙发生了变形、倾斜变化,传统的抢修方式是先拆除部分假山进行修缮后再还原,然而这样做就违背了“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如何创新做法?日前,何园抢修工程圆满解决这一难题,并且凭借这一抢修工程,还荣获了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奖金奖。
从1035份申报材料中脱颖而出
日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工程分会在长沙举行,大会颁发了2019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我市何园抢修工程从1035份申报材料中脱颖而出,荣获园林工程奖金奖。
奖项的评奖范围为风景园林领域科技成果、规划设计及工程项目等,共设科技进步奖、规划设计奖和园林工程奖三个子奖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抢修工程荣获了优秀园林工程金奖,这也是我市唯一的传统园林保护性修缮工程荣获此项荣誉。
据介绍,本次评审收到有效申报材料1035份,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审,最终评出获奖项目619项,一同荣获金奖的还有惠山古镇文物古迹保护修复项目、长安街及其延长线环境景观提升项目等。
何园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徐亮表示,长期以来,何园始终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选择高水平的文物保护方案设计单位和施工队伍,强化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实施了多项文物保护工程,使得何园这座历史名园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大修
何园抢修工程从2016年7月1日起实施,到2018年3月20日全部竣工,建筑修缮工程的范围主要包含玉绣楼,东二楼、东三楼,复道回廊,片石山房假山墙等区域的抢修。
“何园上一次大修还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虽然何园内建筑物大部分保存较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建筑或多或少存在风化或缺损。”何园管理处基建科科长尹建涛介绍,本次修缮工程是继上世纪90年代初大修后的又一次大规模修缮和景观提升工程,同时被国家文物局列为抢救性修缮资助项目。
“最需要抢修的地方主要有这几点。”尹建涛介绍,例如玉绣楼地面架空层内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木地板楞均已糟朽、腐烂,木地板严重糟朽,甚至出现菌类。何园的复道回廊全长1500多米,被誉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然而因客流量较大,复道回廊的木柱出现撕裂损坏。此外,被誉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的片石山房,近年来其假山墙也发生变形、倾斜变化,门框木构架腐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影响环境美观。
“文物修复遵循的是‘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尹建涛介绍,如何在遵循这一原则的基础之上,成为考验项目组的难题。
【“评”奖】
这些创新做法“铸就”金奖
“找准原因,对症下药。”作为抢修项目的施工方之一,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马旺告诉记者,在遵循“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基础之上,何园管理处与施工方共同筹划,从源头抓起,创新思路,圆满解决了这一系列难题。
雨水渗透到了地面架空层
解决策略:设置了三处提升井
“我们在勘察过程中发现,何园玉绣楼的洼地最低点比何园西大门道路路面还低66厘米,这导致梅雨季节或夏季雨季排水不畅,最终雨水渗透到了地面架空层,导致木地板出现腐烂。”马旺表示,针对这一特殊情况设置了三处提升井,并设置三级提升系统,只要雨水超过警戒线,立刻进行强排,逐级排水,同时,提升井起到蓄水功能,可用于景区内绿化浇灌和消防水源补充。
复道回廊木柱老化
解决策略:“一布五灰”激发灵感
复道回廊木柱的难题困扰了项目组许久。“我们对40多根木柱进行勘察发现,最小的木柱直径不到10厘米,出现撕裂的木柱直径在20厘米左右。”马旺介绍,事实证明,主要是客流量较多,原有的木柱难以承载,但也不能更换更粗的木柱,那样就改变了文物原状。
“国漆工艺里面有‘一布五灰’,就是要在做油漆环节在柱子上包裹一层麻布,最终这给了我们灵感。”马旺介绍,最终采用碳纤维布取代麻布包裹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固,使得柱子更牢固。
片石山房假山墙的抢修
解决策略:背面架设钢结构,用白色湖石包裹
整个施工中最为引人关注的是片石山房假山墙的抢修,马旺介绍,因为假山墙已发生变形、倾斜变化,存在安全隐患,最终施工方在假山墙背面架设了钢结构进行支撑对墙体进行保护,同时为了不影响美观,又采用了3米的白色湖石进行造型包裹,使得钢结构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从远处看去仿佛一处新的假山景观。
扬州晚报-扬州网 通讯员郭莉 记者居小春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