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簇
弩机
“你们知道古人打仗用什么武器吗?”“你们知道扬州城从前的样子吗?”11月16日下午,“博物之曰(yuē)——铁甲依旧在”主题活动在扬州博物馆举行,主讲武器发展与扬州城的变迁,来自龙头关社区的近20位小朋友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文并茂
博物馆里的语文课、历史课
“请将下面的成语补全。”“请从下面的文字中找出一句五言唐诗。”在专门为活动所设计制作的绘刊上,除了有相关文物的介绍,类似的语文题目多达十余道。看起来,颇像一张语文练习卷了。
其实,这是根据相关文物特点而专设的题目,旨在拉近孩子们与文物的亲近感,同时也让孩子们学习到语文知识。如在介绍“刀”时,补全成语的题目是,“()()赴会”,不少小朋友立即脱口而出,“单刀赴会”;介绍弩机时,补全成语题为“有()放()”,孩子们抢答道“有的放矢”;以及在介绍扎甲时,“解()归()”,结合图片中的盔甲,孩子们立即想到了“解甲归田”。
“通过做题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将文物和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结合起来。以前可能大家只在文章中见过这些成语、词语,也知道文字的意思,但是这些物件到底是什么样,仍然很模糊。图文并茂,能够让他们脑海中的形象更加具象,同时更加深对这些文字的印象。”活动主办方之一扬州市职业大学团委副书记王淼介绍道。
除了语文课,现场还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比如在介绍古剑时,志愿者老师就为孩子们“科普”了《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并特意提到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让孩子们大呼过瘾,“我听过这个故事,现在我才知道,原来项庄舞的就是这样的剑啊。”10岁的潘奕明说道。
除了图片中展示的武器,志愿者老师还拓展性地为孩子们介绍了干、戈、矛、铩等兵器的特点。
眼见为实
感知城市穿越千年变迁
所有小朋友完成绘刊上的题目之后,志愿者老师带领大家前往扬州博物馆3楼广陵潮展厅参观。那些刚才存在于文字中、图片中的武器,一一展现在了孩子们面前。这些古时的武器,形态各异,安静地躺在玻璃展柜中。仔细倾听,似乎还能听到穿越数千年的金属撞击声,那些金戈铁马的历史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我最喜欢就是这件盔甲,穿起来一定很帅气。”潘奕明指着一件文物说道。这一天,他们不仅认识了古时的武器,还从一座座沙盘中,看到了扬州城市的发展。
展厅内,根据不同时期的城市变化,分布着数块沙盘。从这些沙盘中,小朋友们尝试找找自己的家在古代扬州所处的大致位置,十分有趣。同时,根据沙盘上城市规模、布局的变化,也让小朋友对自己的家乡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志愿者老师在介绍宋大城东门双瓮城遗址时,特别提到了瓮城,并向孩子们介绍瓮城的作用,以及城墙、女墙的样式。“女墙?”小朋友们歪着脑袋表示好奇,难道还有“男墙”吗?
“女墙,其实就是城墙上呈凹凸形的小墙。主要是为了便于士兵在城墙上窥视敌情。时不时放个冷枪、冷箭,也是常事。”志愿者老师解释道,“古时女孩子不能随便出门的,但是有了矮墙的话,就可以看看外面的景色。士兵站在矮墙后,和女孩子看外面的姿态差不多,所以这就叫做‘女墙’啦。”通俗易懂的解释让孩子们频频点头。
据介绍,“博物之曰”由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博物馆、汶河街道龙头关社区党总支共同发起,至今已举办近10个主题近20场活动,而本次“铁甲依旧在”主题活动还是首次举办。扬州网 记者林倩雯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