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23日讯 (沿组 志涛)“少随礼来少办酒、简办事来不铺张,哎我说老张啊……”如今每周日下午,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沿山河村的小院课堂都十分热闹,这是近日村里民间戏曲爱好者组成的“戏班子”,正在“小院课堂”上自编自演,老戏新唱。
“我今天午觉都没睡,协调吹拉弹唱,又对了一遍戏词。样样都要管,忙得不得了。”一幕唱完,村里的扬剧爱好者、也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敬业工艺品厂负责人老张忙得满头大汗。“什么都能编进戏里,只要能唱出新人新事新风尚,这不,国庆70周年,我们跟村部合计,准备根据沿山河村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撰出一部新戏来。”老张边忙边告诉记者。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如何抓住村民们的口味喜好,涵养民风?沿山河村两委组织“老戏新唱”,打开了思路。沿山河村党总支书记常志涛介绍,将新时代文明的内容编进村民喜闻乐见的扬剧里,老戏新唱,既达到了传习乡风文明的效果,也寓教于乐唱进了老百姓心里。“农村从前娱乐较少,村民们喜爱听戏,几乎成了传统,一套折子戏能听一下午,上厕所都怕漏掉重要情节。”说起从前的戏台子,村民们交换了“懂你”的眼神,如数家珍。
“村民们现在主动排戏,编写歌词,积极得不得了。听戏的走出小院还意犹未尽,在街头巷尾聊刚刚结束的戏曲。”常志涛告诉记者,扬剧本身风格健康淳朴、生动活泼,调性积极向上,将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编到剧里,加上新时代文明和村规民约,老曲新词,村民掌声笑声不断。
唱戏需要场地,小院起了作用。“过去这房子就存放些农具啊啥的,又破又烂,虽然被村民的房子‘环抱’其中,但一直无人问津。”常志涛说,村部将闲置公房翻新一下,就成了“小院课堂”,也是杨庙镇首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几张板凳几杯茶,打通‘最后一米’,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常志涛介绍,住在房后的村民说,每天三步两步就来了,学学新精神,看看新活动,从前“摸一把”的爱好也“拜拜”了。小院就处在村民住房的中心地带,门前是一片健身公园。村党总支副书记韩志扬告诉记者,这片小公园建的时候还有异议,建完了大家都来健身,反而觉得地方小了,恨不得把旁边的那块农户自留地也攘括进来。
“我们是来扬州打工的,在这里像找到了组织,不觉得格格不入,大家都在一起,心很齐!”一位租住在村里的打工者说。常志涛说,因为村子在城郊,外来务工人员租住多,租住环境的整治相对就较复杂,通过老戏新唱传文化习新风、传道德习品行,租户们一个个也要起正确的“面子”来,从前倒在门口的垃圾,也都规矩地倒进了新添的几个垃圾池中。
农村是熟人社会,人情世故脱不开,群众工作要做好,小院“新戏”又起了作用。村里的沈大爷是个退伍老兵,又是老党员,院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起来后,他成了这里的常客。听党课、听新戏,参加活动,他样样不落下。
“来哦,我们老党员也要接受新思想哎,新时代的精神我们也要好好领会!”他笑着告诉记者,非常希望1999年出生的孙子去部队历练历练,但家里其他成员的工作似乎还没做通,正好村里在唱新戏,老人家把家里人都喊来听了一遍,听听说说,思想工作做通了,大孙子今年也踏上军营之旅。
老扬剧唱出新调子,传思想习理论、传文化习新风、传道德习品行、传科技习兴业、传法律习法治、传政策习富路,站在村民的立场,沿山河村委会和村民一起“老戏新唱”,美丽乡村才能从根上去掉文明乐章中不和谐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