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江苏高邮:渔村灯火明 致富路上宽
2019-10-07 09:2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扬州高邮市甘垛镇三河村养殖场地处甘垛镇西北,又称小渔村。近年来,当地供电企业积极助力渔村发展,在充足的电力支撑下,小渔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面貌,昔日靠捕鱼为生的村民过上了有车有房的新生活。

  中国江苏网讯 10月5日,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对于村民卢学宏来说,这天是个双喜临门的日子。他的一个鱼塘拉网出鱼,一筐筐活蹦活跳的鲮鱼运上了活水船。他高兴地拍了拍身上的尘土,作为村民代表参加了村里的石桥命名仪式。

  “以前这个桥叫‘三河桥’,但我们都称它为‘光明桥’,喻意电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今天,村里新建了桥碑,还刻上了字,以后这个桥就正式叫‘光明桥’了。”卢学宏拿起一串准备燃放的鞭炮,笑呵呵地说。

  村庄通了大电网“水上漂”吃下“定心丸”

  “小渔村,小渔村,上了渔船头就昏。吃冷饭,喝冷汤,十年要有九年荒。”渔村支部书记汤长根用这句打油诗形象地介绍了该村昔日的情景。

  上世纪70年代,靠捕鱼捉虾为生的渔民常年住在木船上,居无定所,是名符其实的“水上漂”。后来,一些渔民陆续从渔船搬到岸上建起房屋,渐渐地有了村庄的模样。“当时也没有电,晚上用煤油灯照明,渔民虽说岸上有房屋,但大多数还是习惯住在船上。”汤长根回忆,每到晚上,见邻村亮起的灯光,就一心盼望家里也能用上电灯。

  90年代初,渔村通了大电网。“我见村里通上了电,便建了房子,将家从木船搬到了岸上。白天划船外出捕鱼,晚上归来回岸上的家,总算过上了正常日子。”村民刘卫东说。那时,用电的渔民有100多户,而村里的变压器容量只有50千伏安,家家户户只能用一两盏白炽灯泡。

  1998年,村里的变压器更换为100千伏安。渔民们开始使用电视机、电饭煲等一些小功率家用电器。到了2015年,国网高邮市供电公司对渔村的电网进行了改造,将变压器容量增至250千伏安,从电杆、电线及低压接户线、表箱全部改了个遍,渔民的生活用电吃下了“定心丸”。

  荡区架起动力电老塘口成了“香饽饽”

  沿村庄向北行走,一根根整齐的电杆、一口口方正的鱼塘映入眼帘,几个塘中的电力增泵掀起串串水花。10月2日,三河村党总支书记薛斌指塘口兴奋地说:“这里以前是芦苇荡区,也泄洪备用区,后来国家建了南水北调三阳河工程,三阳河便成了泄洪的主通道,荡区就开成了鱼塘。前年,供电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景象。”

  薛斌介绍,渔村的村民因为没有土地种田,考虑到他们难处,政府就给了政策。由于荡区地理位置偏僻不通电,增氧不方便,村民只能养殖经济效益较低的“四大家鱼”。

  2017年,渔村村民了解到邻村有不少村民依靠电通塘口,养起了经济效益高的鳜鱼和鲮鱼,心里痒痒的。当年10月份,国家有了新政策;11月份,养殖场的电网项目下达,高邮市供电公司立即组织施工队进场施工。

  “通往荡区的只有一条一人宽的土路,施工难度大,我们租了一艘12吨的铁船运杆运线,硬是靠着肩扛人抬的土办法,在一个多月内,架设了1200米10千伏线路和900米400伏线路,新上了两台容量20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甘垛供电所副所长陈建说。

  动力电到了塘口,村民改变了养殖模式,纷纷转养鳜鱼和鲮鱼。“塘口还是那是塘口,收入却翻了好几倍。现在,我们荡区的塘口可吃香了。”汤长根说,国庆节前,他其中的一口10亩水面的鳜鱼塘出鱼,赚了一笔钱给儿子买了辆小轿车。

  边防配上“电保姆” 众村民过上新生活

  “我是刘朝存,我塘口没有电了,发电机也坏了,外面刮着台风下着大雨,这个时候停电不是要了我的命嘛……”今年8月10日晚10时许,台风“利奇马”袭击高邮境内,甘垛供电所台区经理沐爱国接到了报修电话。

  沐爱国随即联系距他家1公里远的同事刘健中。“我两分钟到你家带你!”沐爱国套上雨披,跨上摩托。15分钟后,他们到到渔村,又冒雨走了20分钟土路,赶到了刘朝存的塘口。原来,是刘朝存塘口用电箱里的漏电保护器跳闸,他们对塘口的6台电力增氧泵展开排查,最终发现一台增氧泵的电缆破皮引起了漏电。包裹好电线,送电成功,鱼塘里又响起了呼呼的马达声。

  “刘师傅,你养的可是鳜鱼,增氧要求高,发电机要定期保养啊。”临走时,沐爱国一再嘱咐刘朝存。

  小渔村位于甘垛镇最西北,人称“北大荒,也是甘垛供电所的边防供电服务区。该所为保障渔村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用电,为其配备了综合素质较高的“电保姆”。

  甘垛供电所所长费光悦说:“沐爱国于2012年荣获‘高邮好人’,工作责任心特别强。他家距小渔村不到3公里,我们安排他作为渔村的‘电保姆’最合适。同时,又将有着30多年工作经验的刘健中与他结成服务对子,算是‘强强联手’。”

  不仅如此,该所还定期组织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前往渔村开展安全用电宣传、办理分时电价等服务。“我特地建了个小渔村供电服务微信群,村民用电有什么问题,直接在群里说一声就行了。”说话间,沐爱国点开了手机上的微信。

  优质供电服务为渔村保驾护航,圆了渔村村民致富梦。2018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4万元;渔村164户村民里,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集镇、城区买了房。

标签:电网;村庄;定心丸
责编:戚阜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