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爱国情 奋斗者】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江苏仪征这位老兵坚持了23年
2019-09-02 14:0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孟俭  
1
听新闻

高浏稳 供图

  中国江苏网讯 9月1日早上,50岁的退伍老兵姜士明,在江苏省仪征市新集镇联盟村紧挨村道的自家庭院边,冒着细雨,升起了一面鲜红的国旗。

  旗杆由原来的毛竹,换成了现在的钢管,姜士明坚持了23年,日复一日,成当地一景。

  天安门升旗仪式扎根心中

  1990年,姜士明经过层层筛选,成为北京卫戍区警卫一师的一名战士。每天,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战友进行升降国旗仪式时,他都观看得热血沸腾。

  当兵不久的他,经常早起步行到天安门,观看广场升旗,这一庄严的仪式,在姜士明的心中扎下了根。

  “我是同批兵中,为数不多的几名高中毕业生。”姜士明说,在部队时,他喜欢新闻写作 ,北京不少媒体刊登过他的报道。

  令姜士明没想到的是,自己也成为新闻中的主角。1991年8月的一天,他像往常一样骑车赶往新闻单位,途中看到一女青年昏厥在路上,口吐白沫。当时,来不及细想,他喊上附近值勤保安,将该女子扶上自行车,一路朝医院奔去,在医院里还用身上80多元帮该女子先行垫付了医药费。经过救治,倒在街头女子转危为安,后来找到部队查到了姜士明就是做好事不留名的兵。姜士明的事迹被登载了军区的《战友报》上。

  五年的从军生涯,姜士明人生收获的是满满的正能量。“退伍不褪色,永褒革命军人本色”。这句话,不仅是他退役时的宣誓,更是姜士明生活工作中的座右铭。回到家乡后,他成为一名民兵预备役人员。

  自家庭院边升国旗23年

  “我是1995年底退伍,回到了仪征老家。”姜士明说,他回到家乡后,经常在梦中看到战友在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的场景。

  梦到的次数多了,他迫不及待地骑车赶至仪征城区,买了一面国旗,在自家门前,用自制的竹竿作为旗杆,每天升降国旗。

  每一次升旗,姜士明觉得,他在重温爱国爱党的初心。村民们闻讯赶来,他就向大家讲述天安门的升降旗仪式。

  旗杆由原来的毛竹,变成了现在的钢管,每一天的升降旗仪式,姜士明都保持着仪式的庄严肃穆。夏天每天清晨6时左右升,晚上7时左右降;冬季清晨7时左右升,晚上6时左右降。每一次升降,国旗都不能着地,都不能弄脏。

  坚持了23年多,为了保持国旗干净无污损,一年国旗要更换两次。“升国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我严格遵守国旗法规定。”姜士明说,之所以经常更换国旗,是因为国旗法规定“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所以一旦发现红旗褪了颜色,或者有破损,要马上换新。

  还创办了民兵书屋

  23年的坚持,也迎来了不少村民的赞许和信赖,谁家有什么难事,都会找姜士明说说。8年来,他也一直坚持帮助当地一困难家庭。

  姜士明看到身边富起来的村民平时没多少事做,打牌成了最普遍的娱乐。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让村民精神上也富裕起来,2019年8月1日,他自费筹办了“民兵书屋”,里面摆放3000多册图书,将很多村民,从牌桌上拽了回来,读书看报。“民兵书屋”成了村民学习文化和法律的文化驿站。姜士明说,他会继续为村组和乡邻做更多的贡献,准备筹集一部分致富书籍,供村民们学习。

  仪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获悉姜士明的事迹后,成立红色老兵宣讲团,宣讲宣传包括姜士明在内的优秀退役军人。

  “升旗会继续坚持。”每一天,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姜士明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已成仪征新集镇联盟村靓丽的一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节当天,我会举行庄重的升旗仪式。”姜士明说,一面旗帜,已成为村中传统,飘扬的红旗在农村显得尤为鲜艳。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