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扬工信记者张玉菁聂超
“扬州交管,‘新惠洋’油轮请求起航!”“出发!”2月25日下午2时许,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制造的“新惠洋”油轮,在多艘海巡艇的护航下,起锚离开锚地,沿着长江一直向东出海试航。“新惠洋”长333米、宽60米,载重30.8万吨,是扬州地区最大的新造油轮。
“预计本月我们还有一艘载重40万吨的世界上最大的矿砂船将下水调试。”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峰说,近年来,中远海运积极抢占世界船舶市场,去年,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交船18艘,开票销售超40亿元,今年开票销售有望突破50亿元,成为中远海运集团旗下单体规模最大的造船基地。“订单已经差不多排到2021年上半年了。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打造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智能化、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
去年“涅槃重生”的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也传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今年1月份,新接订单载重吨位列全球第8。“今年计划开工14艘,交船11艘,预计产值24.58亿元。”新大洋造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们在手订单25艘,工作计划已安排至2020年,另有意向订单在洽谈中。”
订单红火的背后,是“扬州造船”抢抓行业复苏机遇,向高端船舶及配套装备制造聚力发力。市工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市造船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166%,增幅创5年来新高,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发展后劲实足。
“作为江苏省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扬州年造船总吨位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市工信局产业投资处处长丁子建介绍,目前,我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以江都经济开发区、仪征经济开发区、广陵经济开发区为重要载体,形成了以中远海运重工、中航鼎衡、金陵船舶、新大洋造船、中船澄西等为骨干船企,以中船重工723所、九力绳缆等为重点配套的产业格局,以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为重点发展方向,初步实现了集聚化和协同化发展。
在行业复苏新形势下,“扬州造船”一批骨干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产品迈向高端市场探路先行:去年,中航鼎衡积极探索高端化学品船领域,新获首制7990吨新型可伸缩冗余推进系统化学品船订单;中远海运重工加速技改步伐,积极开拓国际船舶市场,首制13500TEU集装箱船顺利出坞、首制30.8万吨超大型油轮成功命名,标志着其建造“大、高、新”船舶产品的能力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金陵船舶圆满完成为澳大利亚船东建造12000吨滚装船的艉门吊装工程,该艉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节艉门,意味着其艉门吊装工程水平达到了国际一流……
“2018年,全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累计实现开票销售超过110亿元,同比增长近17%。到2020年,我市力争实现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400亿元,年造船完工量500万载重吨以上。”丁子建说,扬州的船舶产业要做好“加减法”,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数字化造船和绿色造船,创新研制高技术船舶和海工装备,做优做强一批重点国有船企,另一方面,要坚决全面完成市政府整治沿江违法小船厂任务,努力构建生态友好型的现代化造船基地。
新闻链接
发展目标
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含海洋工程装备、高技术船舶与特种船舶、船舶配套),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2025年达500亿元。
发展方向
海洋工程装备:依托中船澄西、中西造船等企业,重点突破海洋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装备自主设计建造技术、大型吸砂船高效率吸砂设备和系统集成的研发制造等,重点发展海上风塔、自卸式吸砂船、浮船坞等一批专用海洋工程装备。
高技术船舶与特种船舶:依托扬州中远海运、中航鼎衡、金陵船舶、新大洋造船、中船澄西、中西造船等骨干企业,重点突破化学品船不锈钢无余量建造、超大型集装箱船极厚板和高强钢焊接、应用挥发性有机物VOCs处理、清洁能源推进和船用废弃物处理与净化等技术,重点发展超大型集装箱船、大型绿色节能环保型散货船、大型节能环保油船、7999吨新型可伸缩冗余推进系统化学品船、6500立方米乙烯运输船、MR油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PG)等一批高端船型。
船舶配套:重点突破船用电缆低烟无卤阻燃技术、区域舾装精度控制技术、船舶电子控制系统技术,重点发展船用电缆、舾装件、船舶电子等船舶配套产品。以中船重工723所为重点,研制开发生产各类船用雷达设备,加紧推动民品技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