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大学成立国内首家“土壤医院” 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2019-03-06 08:39:00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扬州网讯(通讯员 陶天云 记者 乔云)近年来,不少农民因为过度使用肥料,陷入了“越不长越施肥,越施肥越不长”的怪圈。今年寒假期间,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壤改良创新团队”在该校钱晓晴教授带领下,前往宿迁市的蔬菜大棚“走访”,为当地农民解决了不少难题。记者了解到,扬大成立了国内首家“土壤医院”,不少土壤学专业的教授有了另一个身份——治疗土壤问题的“医生”,他们积极参与全省绿色防控体系建设,为全国土壤修复治理作出了贡献。

  深入田间扬大教授成“治疗”土壤问题“良医”

  “幸亏有你们解决了难题,今年我们的收成很好。”在宿迁农村,75岁的徐奶奶一看见钱晓晴就不住道谢。四年前,她在当地承包了两个大棚,却种啥啥不长,大棚成了“不毛之地”。回想起当年大棚“绝产”的情景,徐奶奶说,“人家的大棚是聚宝盆,我这里却不长苗,自己急得不知怎么办,只能偷偷抹眼泪。”

  “当时我从大棚中采集了土样回去检测,发现每千克土壤的硝酸盐含量达到10000多毫克。”钱晓晴告诉记者,经过多次检测和反复试验,他利用水将土壤表层的硝酸盐压下去,然后进行特殊处理,使老人的大棚“重获新生”。

  沈超是当地有名的西瓜大户,承包了九百亩地种西瓜,不过这位老瓜农今年却遇上了烦心事。“今年种的西瓜收成直线下滑,应该是营养过剩,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里,时间久了土壤就会板结,影响收成。”遇到同类问题的还有大棚户陈作仁,他三年前承包了两百亩地种蔬菜,今年青菜几乎“颗粒无收”,18万元投入眼看打了水漂。

  “大棚土壤缺少雨水淋洗,养分经常随蒸发水移到表层。施肥过多如果不能全部被植物吸收,会在土壤中积累起来,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酸化,养分供应严重失衡,有害生物增加。”仔细考察后,钱晓晴一下子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为了能“对症下药”,钱晓晴现场采取土样并带回实验室分析,然后再给出解决方法。陈作仁说,“在钱教授指导下改良的田地,作物长势明显好了很多。相信通过后续‘治疗’,作物生长能恢复正常。”

  “土壤医院”扬大为全国土壤修复治理提供示范

  2018年,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土壤医院”,治疗农田土壤问题成了环境学院不少老师的职责。“成立‘土壤医院’是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根本性解决土壤连作障碍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扬大“土壤医院”相关负责人盛海君告诉记者,扬州大学是国内首家成立“土壤医院”的高校。

  盛海君介绍,目前扬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形成一套土壤障碍快速诊断与精准治理的技术体系,能有效解决土壤盐渍化、重金属污染、酸碱失衡等问题。通过土壤改良新技术,减轻了土壤对环境的污染负荷,保护设施使用年限延长了50%,作物年均增产5%以上。与同类技术及项目相比,该研究成果水平已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除了帮助农民种田,“土壤医院”还帮助市民解决花草种植方面的难题。“每年学院都会定期去社区‘义诊’,利用土壤检测仪,对小区居民家中长势不好或出现问题的盆栽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并为居民提供有效的改良方式。”盛海君说。

  据了解,扬大“土壤医院”还将参与全省“土壤—作物—环境”绿色防控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将土壤障碍的诊断与治理技术服务工作常态化,为全国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做好示范。目前,相关技术已在扬州、宿迁、南京、无锡等多地进行试点,反响良好,效果显著。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