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爆破声中惊现一个巨大黑洞 皇族夫妻在此沉睡2000年
2019-02-28 09:47: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考古发掘现场

  记者林倩雯

  蜀冈古城遗址南缘,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坐落于此。这里有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用料最考究、制作最精良、保存最完整的“黄肠题凑”式木椁墓,汉广陵王夫妇的墓室就被保护在此。它们本在高邮神居山,却为何来到扬州主城区“安家落户”?大型“黄肠题凑”式木椁墓,又暗藏了怎样的精巧匠心呢?

  开山采石

  爆破声中惊现一个巨大黑洞

  神居山,位于高邮市天山乡,这是一个光听名字就足够让人心神向往的地方。相传,南齐桓公到山上修道,炼丹种药,终究丹成仙去,“神居山”由此得名。而令其拥有神圣地位的,更因传说其是中华民族始祖帝尧出生的地方。由于诸多美丽传说的加持,神居山被称为“淮南众山之母”。

  而其确切的身份,是15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堆积。其石质为玄武岩,山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泥土,平坦如原,千百年来山上林木葱郁,竹海成片,素有“神居爽气”之称。特殊的岩石形态,也让这里成为附近居民采石的重要“阵地”之一。

  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持续20多年的采石,将神居山平坦如原的山顶挖掉大半,富有魅力的自然风光也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断壁残垣。

  1979年,高邮天山神居山上轰鸣声一如往常,拖运山石的车辆按部就班,大量的山石开采已经让这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变得满目疮痍。“轰——”又是一声巨响,负责爆破的工人甩甩头发上的尘土,向爆破地点走过去。与往常不同,这一次爆破迸出的山石似乎少了很多,“怎么会这样呢?”工人小声嘀咕着往前走。等到了跟前,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因为,在爆破点,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

  山中竟有古墓!

  散发异香

  千年金丝楠木护主2000年

  一个月后,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组成的考古队进山,对神居山展开发掘,认定这是一座西汉时期的墓葬,后对其命名为“高邮天山一号汉墓”。

  经过发掘,考古队员们发现,这是一座大型石坑木椁墓,并且,墓室采用的是汉代高级贵族才能享受到的葬制——“黄肠题凑”。“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所以,"黄肠题凑"指的就是柏木的木芯端部向内放置,这是古时最高礼仪,是只有皇帝、皇后、诸侯王、王后等高级贵族使用的葬制。

  这座墓室结构非同寻常,有数个小房间,另有廊道围绕,梓宫、便房、外藏椁应有尽有,看形制,俨然一座地下宅邸。更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这座古墓里,并没有闻到其他古墓常有的潮湿腐烂的味道,反而散发出幽幽木香。

  深埋地底两千余年,香味从何而来?经考古队员辨认,香味的来源竟是“黄肠题凑”。一般“黄肠题凑”采用柏木搭建而成,在这里,柏木被金丝楠木所替换,不仅带有淡雅的清香,而且坚固防腐。在棺木的外围,共有856根“题凑”,这些“题凑”呈辐射状层层垒筑起来,每一段的尺寸直径40厘米×40厘米左右,体形巨大,树龄应为千年以上,并且全部选用的是树干部粗细均匀的部分制成,奢华至极。

  与其他某些地方发现的“黄肠题凑”式直接叠加不同,在这座墓室中,本是圆柱状的“题凑”被切割掉圆边,四面企口高低错落,如此,“题凑”累加,根根咬合拼接紧密相扣,稳固性大。现场发掘时,就连最薄的剃须刀片,都无法插入其中。由于设计十分精巧,根根相连,所以几乎在每一块木头上,都有当时木工搭建时所做的标记,防止放错,如“北门东植第七”即为“北门东边第七根立柱”。

  经过测量,此墓木结构建筑东西14.28米,南北16.65米,面积221米。其“题凑”结构是将“题凑”木之间用榫卯嵌合,并以立柱和压边枋约束,使全部“题凑”组合成更为稳固的整体,这是古代“黄肠题凑”中最完善的一种结构。主持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的梁白泉先生在《高邮天山一号墓发掘侧记》中写道,“天山一号汉墓是第五座(‘黄肠题凑’墓),略小于刘旦墓,却比刘旦墓保存得好,而且具有南方的个性特征。”

  墓主身份

  他为何能享受最高级别葬制?

  如此严丝合缝的墓室,安全系数可以说是非常之高。可是在考古发掘时,这里竟发现一个大的盗洞,墓室已经被严重盗掘,其东、西厢房(存放陪葬品的地方)内,仅余一些陶制、铁质、漆器等生活用品,墓主人的棺木也被破坏。

  盗墓者如何突破“黄肠题凑”式结构,对墓室造成如此大的破坏?现场留下的三截盗梯便是答案。在墓室梓宫(墓主人棺材所在地)正上方,有一个垂直大洞,洞内残留有三截已经断裂腐朽的木梯。通过推测,这便是古时盗墓贼留下的盗洞和盗梯,而它们的年代,约在东汉。如今,这三截盗梯也已作为文物史料,与一号墓“黄肠题凑”同室展示。

  在高邮天山一号汉墓东侧距离50米左右的地方,考古队员们发现了第二座“黄肠题凑”式木椁墓,两墓东西并列,为同茔异穴式夫妻合葬墓。二号墓比一号墓面积稍小一些,182平方米,同样使用金丝楠木作为“黄肠题凑”的原料。这里的盗掘情况也十分严重,但正是在二号墓中残留的铭文木牍以及文字资料等,为考古学家确定墓主的身份和地位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一号墓和二号墓中出土了数百件珍贵文物和大量的文字资料,现场遗留有“广陵船官材板”的字样。经考证,汉代时,扬州一带属于广陵王的封地,如此奢华的“黄肠题凑”最有可能是广陵王的墓。随后墓中出土的器物证实,古墓的主人正是广陵王。然而,汉代的广陵王共有六位,到底是哪位广陵王能够打造如此奢华的“黄肠题凑”呢?

  二号墓出土的一件记载着“六十二年八月……”的木牍,揭开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六十二年,应是王国的纪年,并非皇帝的年号,因西汉时期诸侯王国“制同京师”,在本国内便使用执政王的纪年。六十二年,到底是谁在广陵执政这么久呢?答案只有一个,便是刘胥,他在位执政了六十四年。至此便已确定,高邮天山一号墓和二号墓,是汉广陵王刘胥夫妇的合葬墓。

  刘胥是西汉第一代广陵王,在位期间,他做了一辈子皇帝梦,却始终未能如愿,反而因罪自缢。其侄孙汉宣帝听官员汇报了刘胥临死前的情形,因为感念刘胥临死之前的忏悔,念其祖父辈分,便仍旧以王礼葬之,并允许他享用级别最高的“黄肠题凑”式葬制。

  整体搬迁

  “您有一份来自神居山的巨型包裹”

  除了一号墓和二号墓,现场还有小型的三、四号墓也被陆续发掘出来,但这两座小型墓葬为陪葬品墓,已被盗墓贼破坏殆尽。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后,考虑到神居山的现状已经不再适合对两座主墓葬进行就地保护,1982年7月,相关部门发文,决定将一号墓和二号墓整体搬迁至扬州市区建馆复原。其墓虽在高邮,但广陵王当年的广陵城就在蜀冈之上。将其迁回扬州,也算是让这位王侯回归故里。

  但是,将结构如此复杂的“黄肠题凑”式大型木椁墓进行搬迁谈何容易。两座墓葬虽然规模宏大,但全部为木质榫卯相连接,设计十分巧妙。于是,所有的木质结构被一一编号仔细拆卸下来,运往扬州,再重新进行组装。结构之复杂、工程之精巧,令人赞叹。

  直到1992年5月3日,10年时间,在完成墓葬搬迁以及建筑、装潢、布展后,扬州汉墓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从此,汉广陵王刘胥夫妇“黄肠题凑”式大型木椁墓便被陈列在两座展馆内,供更多人瞻仰。1999年,扬州汉墓博物馆更名为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位于蜀冈之上,傲立广陵。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