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古城深"藏"国内最大最独特的"福祠群"鲜为人知
2019-01-19 08:29:00  来源:扬州晚报-扬州网  
1
听新闻

  扬州古城区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散布着数百个建于明清和民国早期的古宅名第。这批古宅建筑群中,既有官宦之府、盐商宅第,也有书香世家、平民居所。记者昨采访得知,扬州这片古城区内竟藏着国内最大最独特的福祠群落,它们藏于很多宅院入口天井处,鲜为人知。

  深“藏”

  数量最多最精美的福祠群

  早在7年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装饰与艺术学院教授赵克理就曾对扬州古旧城区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古宅中的福祠进行过调查研究,并发表了《扬州古民居福祠装饰艺术赏析》论文,发现这片旧城区福祠达20多处。

  一直致力于古宅建筑艺术研究的赵克理,这么多年来走遍了国内多数古旧宅落,对比调查研究后,吃惊地发现扬州旧城区竟藏着国内最大的福祠“群落”。

  赵克理说,扬州旧城区内藏在众多宅院中的福祠数量之多,区域之集中,设计之精美,均堪称国内之最。

  “在安徽一些古宅聚集区没怎么看到,在陕西发现了部分古宅中有,但多粗糙且数量极少。”赵克理说,现存的福祠中,有一些是后来参照当年修缮的,但这也不足以影响其精美。

  旧城区中20多处福祠分布于个园、何园、吴道台府、卢绍绪宅、汪氏小院、汪鲁门宅等古宅院落,部分还在巷道小院中。

  赵克理说,如汪氏小院中的就堪称艺术精品:屋顶左右两端各有一个龙头鱼尾形的鸱吻(传说中龙生九子,鸱吻就是其一,生性好吞,能避水火,化凶险);两个鸱吻间的屋脊为牡丹花图案,象征着荣华富贵;屋檐下装饰着草龙草凤,正面为一排猴面,中间夹着枫叶,寓意“世代封侯”。

  源远

  与盐商聚群居住有一定关系

  “这么多,且都聚集在旧城区,与盐商聚群居住有一定关系。”赵克理说,在国内古民居营建中,聚族而居的村落,常通过建祠堂来满足族人祭祀活动的需要,城市宅院一般选择厅堂作为祭祀的场所。

  不过,在明清时期,扬州民居在营建中却独辟蹊径,于宅院入口天井处设类似于佛龛的福祠,作为宅院主人早晚、各种节日、婚丧嫁娶等活动祭祀的场合。

  这一独特的地域性建筑符号,在整个宅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成为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的一个孤例,其砖雕、修饰等都极具艺术价值,在外地很少见。

  “说它数量最多,区域最集中,设计最精美,毫不夸张。”赵克理说,明清时期扬州盐商等大户人家,富裕殷实,多集中在古城区修园建宅,较为聚集。

  另外,在福祠的装饰上不像建筑或其他艺术受流传规制的约束,有很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反映了各宅院主人的价值取向。

  这些福祠,属家族祭祀活动场所。祭祀包括祖先、婚嫁、节日、节气等,多以传统建筑造型为基础,“镶嵌”在墙上,好比一个个袖珍版的精美古建筑。

  “位置比较特殊,入口处一进门就看到。”赵克理说,这就意味着福祠不单单具有祭祀性,还彰显主人身份地位、建筑空间的视觉引导等艺术特质。

  淡忘

  “老扬州”很多也印象模糊

  古居院落中的福祠,因身藏在古宅深院中,很多扬州人已渐渐对其印象模糊。

  “有一次,带朋友去汪氏小苑,他问我为什么在墙上镶嵌个房子。”老城区居民刘先生说,他愣了好久,一直摇头称不知干什么用的。

  刘先生说,当天遇到了其他扬州人,岁数还都不小,他上前帮朋友询问,也没人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他们解释,这是墙壁装饰,是为墙好看。”刘先生称。

  事实上,不单单是刘先生这样在老城区居住很多年的忘却福祠,年轻人更对福祠一无所知,甚至有人还觉得这是古代的墙上“保险箱”。

  昨日,记者联系多位老扬州人问他们关于福祠的情况,大多数人说不出扬城还有哪些地方建有福祠,更不清楚福祠是做什么用的。

  “去个园等地方玩,能看到,但就以为是装饰墙面的。”市民顾先生说,他们还以为这就如在墙上画一幅画,让墙面看起来不单调。

  专家建议

  嫁接旅游,丰富古城有内涵

  “扬州对老城区的保护,这些年非常重视。”赵克理说,很多古宅得到修缮并加以保护。

  在他看来,扬州对老城区古宅院落隐藏的民俗文化等,挖掘利用的并不理想,就如福祠,这个“朋友圈”堪称国内最大福祠群。

  “逛古城看什么?这里有最大的福祠群,你说游客会不会很有兴趣?”赵克理说,福祠吊起了游客的兴趣,自然会对庭院等引起兴趣。

  赵克理说,福祠在古代是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重大节日、节气、家中婚嫁等重大事的祭祀仪式场所。

  “很多景区,在挖掘‘仪式经济’。”赵克理说,如天坛的祭天仪式、黄帝陵祭典等等,充满仪式感,也很吸引游客参与和互动,提升旅游的丰富性。

  那么,扬城古城区内藏着一个国内最大的福祠群,作为扬州地域性的民俗文化符号之一,又该如何引起重视,以发挥其应有价值?

  “盐商等大户人家在福祠的祭祀活动中,有哪些仪式可挖掘的?”赵克理表示,如果能和旅游相结合,通过重演当年的重大节日、节气等祭祀仪式,吸引游客互动和满足游客对古宅院落建筑文化的了解,这将会成为扬州古城旅游的又一看点。

  记者孟俭通讯员王庭俊

  新闻延伸

  扬州古民居独辟蹊径

  明清时期的扬州民居在营建中独辟蹊径,于宅院入口天井处设类似于佛龛的福祠,作为宅院主人早晚、各种节日、婚丧嫁娶等活动祭祀先祖神灵的场合。

  青砖黛瓦掩映下的福祠,尽褪徽州砖雕细密繁缛和苏州砖雕柔婉细腻的铅华,与宅园合一的整体布局一道,彰显出扬派建筑所具有的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极高的地域审美文化价值。

  作为宅园成员重要祭祀场合和主人身份地位象征的福祠,因突破了沿袭千年的室内祭祀传统,在营造中选择仿建筑式佛龛的基本形制。

  扬州古民居中的福祠一般高1.5米-2米,宽1米左右,厚20厘米左右,并无严格的规制记载,其大小视天井规模和墙的高低而定,以取得视觉上的协调。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