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扬州大学扬子津小区文体楼内热闹非凡,一场“非遗悦心传承筑梦”——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扬州大学展示展演活动在此举行。雕版印刷,剪纸、杖头木偶、通草花、绒花、雀笼、板凳龙舞、临泽高跷等23个我市非遗项目走进高校,与大学生亲密互动。
温暖 扬大女生为剪纸大师“打光”40多分钟
“张奶奶,这灯亮度不够,我给你‘打光’,您慢慢剪!”活动展示区内,满头银发的扬州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芳坐在工作台前,不紧不慢地剪着菊花。台灯的光在阴雨天显得有些微弱,但在张秀芳身旁,一名扬大女生手持手机,将手机电筒灯光打在老人灵活的指尖上。从开始到完成,40多分钟,女孩站在老人身旁“打光”。这一老一少的画面,令这个初冬雨天有了一丝别样温暖。
“打灯女孩”是扬大旅游烹饪学院的一名大一学生,名叫陈兴旺。得知学校有非遗文化展示,她特意赶来看一看,被张秀芳“纸上生花”的技艺深深吸引了。“天气不好,老人带着老花镜,怕她剪纸时看不清,我就用手机给她‘打光’了。”陈兴旺说,在校园里近距离和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互动,机会难得。
“这次活动拉近了非遗与年轻人的距离。我没想到扬大学生热情这么高,对扬州非遗表现出浓厚兴趣。”张秀芳欣喜地说,“就像这个女孩,在我剪纸时,一直为我‘打光’,非常感动。”为了表示感谢,张秀芳将最终完成的作品送给了这个女孩。
交流 国家级、省级非遗大师与学生面对面授艺
记者在现场看到,扬州毛笔制作技艺大师石庆鹏、扬州剪纸大师张秀芳、扬州绒花制作技艺大师杨家慧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与大学生面对面传授技艺。
“传承‘扬州毛笔’制作技艺,既保存了历史文化记忆,也是对传统文化精粹的弘扬。”从昨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石庆鹏一直耐心地向路过学生介绍扬州毛笔制作技艺。“像这样20多个非遗项目同时进入高校集中展示,在我印象里还是第一次。”石庆鹏说,让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传承与保护才有更多的希望。
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范梅青说,“23个非遗项目,我们都经过了精心挑选。”2014年,扬大入选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目前开设了文学院古琴学社、美术学院漆艺协会、旅烹学院塑心面塑社团等非遗传习社团。活动中,这三个社团被正式授牌为“高校非遗传习社团”。
期待 更多大学生将非遗技艺发展为兴趣爱好
当天下午的非遗项目展演精彩纷呈。杨明坤、李政成、包伟等众多非遗传承人携10个精品节目依次登台亮相,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杖头木偶、古琴艺术等集中展示,令大学生们大开眼界。
扬州大学文学院大二学生覃金惠在观看演出时,不时拿出手机记录精彩的瞬间,“表演得真好,演员们从肢体动作、表情到眼神,都很到位。”
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扬州非遗项目集中进高校,扬州大学是第一站,未来,还将扩大至其他院校,“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大学生将非遗技艺发展为兴趣爱好。”
戴媛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