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三湾公园火了 三湾是哪三道湾? “三湾抵一坝”保障船只航行安全
2018-08-07 10:11:00  来源:扬州网-扬州晚报  
1
听新闻

  

  古运河地图

  

  民国运河地图

  新修的扬州三湾公园已成为扬州又一张美丽的城市名片,成为城市南部核心。可是这里为什么会叫“三湾”?难道此处有三道湾或三座湾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昨天,记者采访我市著名水利专家徐炳顺,解开了三湾之谜。从明、清、民国地图可以看出,扬州三湾实际上只有两湾,即新河湾、宝塔湾。宝塔湾在今天的文峰塔下,新河湾则在今三湾公园处。所谓三湾子的说法只是百姓口耳相传,约定俗成,史书中并无记载,其实就是指宝塔湾。

  宝塔湾之名始于明末清初

  徐炳顺告诉记者,清初《读史方舆纪要》云:万历二十五年(1592),扬州南门二里桥河势直泄,为盐漕梗。盐使者杨光训檄开二里桥河口,西折而东,从姚家沟以入旧河,名曰宝带新河。又云:东深港(今名施桥支港),俱东面设防处也。又东五十余里曰宝塔湾,为盐盗渊薮(《楚漕江程》亦有此言)。宝塔湾之名首见该书,而且说明宝塔湾是盐盗聚集的地方。可见此时,新河湾之名还未出现。

  清初《通天乐》一书云:钞关至南门宝塔湾一带河堤纤路,俱倾倒不堪,天有雨雪,每每伤损行人甚多。此也证明明末清初有了宝塔湾之名。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为加强漕运管理,命人用传统的山水画法精功彩绘的大运河全图即《九省运河源泉水利图》。该图上标明宝塔湾,而无新河湾,就是到了乾隆朝末年,新河湾之名还未出现。

  道光末年《海国图志》云 :“……若既闯入以后非北窥扬州,即西犯江宁 。扬州宝塔湾回肠曲折,最便于伏火舟,断去路,惟运河浅狭,夷大舰不能入,其入者 不过火轮杉板四五舟 夷兵六七百人 即烬之亦无能大创……”。说明宝塔湾这个名字已用了很久。

  徐炳顺特别提醒:扬州叫宝塔湾的地方两处,另一处即《扬州画舫录》 所说的“三汊河在江都县(今扬州)西南十五里,扬州运河之水至此分为二支,……建塔名天中塔,寺名高旻寺,其地亦名宝塔湾,盖以寺中之天中塔而名之者也。”但此宝塔湾非文峰寺宝塔湾。

  新河湾之名出自道光年间

  道光年间《扬州水道记》问世。该记云:《明史·河渠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四月,江都(指今扬州)运河南门二里桥一带,水势直泻,为盐漕梗。巡盐御史杨光训请檄扬州知府郭光复,开自二里桥河口起,入西折而东,从姚家沟以入旧河,名宝带新河。此即扬州城南运河之新河湾也”。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中只有新河、而没有新河湾一词,道光时刘文淇说“此即扬州城南运河之新河湾”,说明新河湾之名始于道光年间。至此,扬州城南开始有宝塔湾、新河湾之名。

  民国时,扬州仍然是两湾——宝塔湾、新河湾,没有三湾子。

  民国初年,有一幅《里运河图》,该图对沿运各河段演变、地名记载得很细。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由江都(今扬州)向南至瓜洲只有宝塔湾、新河湾(见《民国至瓜洲运河图》)。

  三湾子就是今天的宝塔湾

  今日扬州流传的城南三湾是新河湾、宝塔湾、三湾子,以上对新河湾、宝塔湾的来历有了交代,那么三湾子在哪里?

  徐炳顺说:其实就是宝塔湾,1998年《京杭运河志》(苏北段)记载:文峰塔耸立于古运河南岸,扬州城西南角,俗称三湾子的地方。万历十年(1582)文峰塔建成,运河三湾子也改成宝塔湾。这里可以看到三湾子之叫法见于书籍的也不过是近20多年的事。在此之前,扬州的方志中从未见到三湾子之名。

  原来扬州南门二里桥一带的河道相对较直,水流下泄迅疾,水势直泄无蓄,过往船只经常遭遇浅阻。而运用“三湾抵一坝”的原理,可以迟滞水流,以保障过往船只航行的顺畅。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扬州知府郭光复率民工自南门二里桥的河口起,往西开挖新河,再折而南,复转弯向东,从姚家沟接原来的河道,形成曲折的“三湾”,放水通航后,船只果然不再浅阻,成就扬州先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又一伟大工程。

  记者 姜涛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