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在扬州长江江段,常年有30头江豚生活在这里。为了保护好江豚,昨天下午,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扬州协助巡护启动暨水生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江都区大桥镇举办。仪式上,江苏首支江豚协巡队宣告成立,首批6位协巡队员正式上岗。这6位队员原本是李典镇沿江村专业渔民,昨天开始,他们已转变为保护江豚的“协助巡护员”。
专业渔民成首批协助巡护员
两次巡护均发现了江豚踪迹
“协助巡护”工作是在农业部长江办的领导下,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的指导协调下,由长江江豚拯救联盟和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的一项新制度的探索。其初衷和出发点是协助渔政开展护渔活动的行为,弥补渔政人手不足等困难。“协助巡护”既能体现社会大众对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活动的参与,又能帮助一部分专业渔民转产转业,从“捕鱼人”向“护渔员”转变。
记者了解到,首批协巡员共有6人,他们原本是渔民,从昨天起正式从“捕鱼人”转变为“护渔员”;他们的职责是在长江巡查,观察、记录江豚数量和活动区域,协助查处非法捕鱼活动。
51岁的协巡员杨怀忠,在长江打鱼整整28个年头,“初中毕业后没几年就开始打鱼了。”
目前,杨怀忠的17吨钢质渔船已改造成为“江豚巡护”船。作为协巡员,究竟需要做哪些工作?
“我们已经接受过两次培训了,7月15号和17号我们已出去巡护过两次了。”杨怀忠说,“第一次发现了3头江豚,第二次也发现了3头江豚,几乎都是在同一地点,我们都有记录。”
作为长江曾经的捕捞老渔民,杨怀忠对江豚非常熟悉,“根据我们多年打鱼时的观察,扬州江段有5个地方常年有江豚活动,去这些地方,看见江豚的几率非常高。”
当然,作为江豚协巡员,他们的工作还不止观察和记录江豚。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负责人陈宜林介绍,协巡员每个月要完成300公里-500公里的巡护任务,巡护路线从启航开始到终点,全程都有“江豚管家”(一种APP)定位,“巡护中,他们的任务有拍照、记录(如记录江豚出现地点,出水次数,出水头数等)。同时,巡护中如果发现有非法捕鱼现象,还要及时向渔政部门举报。”
市农委渔政监督支队支队长徐马林介绍,非法捕捞特别是电捕鱼,对大小鱼一网打尽,这会直接影响江豚的食物链,而且电捕鱼本身也有可能电死、电伤江豚。因此,协巡员巡护职责,对非法捕捞现象将产生明显的抑制效果,也是起到保护江豚的作用。
扬州江段水生生物资源丰富
这里常年有30头江豚活动
扬州地处淮河和长江交汇处,这一区域,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陈宜林说,根据他们观察,长江三江营一带是江豚最为活跃的水域,“多的时候一次能见到5头-7头江豚。”
通常,江豚在春秋两季出水频率最多;而在一天中,它们在早上和傍晚出水频率多。
截至目前,长江扬州江段共记录有30头江豚活动,“在长江干流水域,这一种群数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周晓华秘书长说,扬州地处淮河与长江交汇处,这里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扬州是江豚保护的重要节点城市,扬州长江江段是长江下游江豚生活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好它们并在扬州江段繁衍后代对保护整个江豚种群意义重大。
市农委副主任陈石介绍,多年来,扬州市农委不断强化渔政监管,严格渔业执法,从源头上遏制内陆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大力开展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保护、修复渔业资源和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
陈石表示,扬州一直是江豚保护的重要水源地,目前有30头江豚生活在扬州长江江段,加强江豚保护责无旁贷。扬州积极响应“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呼声,开展了一系列江豚保护工作,近年来长江扬州辖区频频出现江豚身影,就是最好的证明。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扬州协助巡护是维系长江江豚安全和健康生存的有力保障。
扬州正积极争取建立江豚保护区
专家已多次来扬考察调研论证
陈石认为,30头江豚在长江扬州江段活动,说明了扬州江豚保护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凸显了扬州的生态保护意识。据介绍,扬州正积极争取建立江豚保护区,从2013年开始就多次邀请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相关专家来扬考察、调研和论证;扬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目标任务更是提道:“力争在……江豚保护等生物基因工程上率先突破,建设一批省内一流、全国有影响力的实验室。”
今年以来,扬州市农委、扬州市科技局、扬州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管委会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江豚保护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并开展考察调研。目前,扬州市江豚保护区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陈石表示,江豚号称“微笑天使”,但要留住这“微笑天使”,需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扬州能够获批准开展江豚拯救计划“协助巡护”项目,既是对扬州江豚保护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扬州提出的新希望和新要求;扬州将全力支持开展协助巡护,积极探索社会化参与江豚保护的有效措施,实现数字化管理巡护工作,更科学有效地保护长江江豚。
记者 向家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