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扬州20个公安“1号窗口”8月亮相 它们将这样为民服务
2018-06-26 09: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6日讯 6月25日,家住扬州市区东方百合园小区的周先生发现,处理交通违章有了新的地方。除了城区4个区域的6个处理点外,离他家不远的瘦西湖旅游警察警务服务站还多了1台人工智能自助服务机。为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深化“放管服”、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扬州市公安局深化“不见面审批”实践,打造公安“1号窗口”和“24小时公安政务自助服务站”。

  作为公安“1号窗口”的样板,先期投入使用的瘦西湖旅游警察警务服务站已开始24小时为群众服务。按照“机器替代、数据替代、合成替代”的要求,扬州公安将分期分批在全市127个派出所、20个出入高速城市会客厅、26个警务查报站布点建设“1号窗口”,在人员密集商业区建立“24小时公安政务自助服务站”。今年8月,20个公安“1号窗口”将面向市民服务,今后,市民只要通过“刷脸”认证,就可通过自助终端浏览网上办事系统。

  “丢失身份证,市民补办起码要来回跑两趟。”市公安局行政许可支队支队长周士普说,今后市民只要前往就近的公安“1号窗口”,自助办理即可。扬州公安还正在建设“公安顺风”速递队伍,将加快包括身份证在内的纸质文档卷宗的传递。

  此外,针对“不见面审批”工作现状,扬州公安全面深化以审管分离为核心,以机构建设和相对集中为重点,以“放管服”为关键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从内保、治安、交警等警种部门共划转40个审批事项到行政许可支队,由许可支队统一行使受理、查勘、实质性审批及发证工作,发证时,统一使用扬州市公安局行政审批专用章,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不仅要做到一枚印章管审批,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和痛点,还要全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宫文飞说,推进便民利民举措,就是要做到“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

  【新闻链接】“1号窗口”这样为民服务

  划转40个审批事项到行政许可支队

  公安“1号窗口”将遍布全城

  1公里,是广大扬州市民从家中到公园的平均距离,如果说公园体系建设为这座城市不断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充沛动力,那么遍布城区的公安“1号窗口”,则正为市民的诗意生活提供坚实的警务保障。

  “1号窗口”能办哪些事项?

  办理通行证、补办身份证……

  货车车主徐先生也体验了一把“不见面审批”带来的红利。某日下午4:30左右,他急需运输一件超宽货物,而审批窗口位于东区市民中心,相距10多公里,来回耗时需1个半小时左右。通过电话联系,工作人员指导他在政务一张网上进行网上申请,上传材料,通过后台审批,短短15分钟即通过审核,徐先生在家附近的“1号窗口”及时打印了运载超限不可解体物品通行证,大大缩减了办证时间。

  其实早在两年多前,这个证就可以在网上办了,通过市公安局行政许可支队手机微信自助办理平台申请办理,快递员直接把证送到家里。“现在的服务真是太好了,既可以电脑网上办,也可以手机平台办,还可以机器自助办。”徐先生说,搁在以前,怎么也想不到这么方便。

  如何“一枚印章管审批”?

  打破壁垒,为行政许可支队赋权

  以往,企业或群众办理公安行政事项,需先到市公安局行政许可支队受理,然后交由分管警种先期审批,最后再回到行政许可支队盖章,而最终的管理则仍为分管警种。“前店后坊”的模式不仅耽误了相关办理人的时间,也消耗了不必要的警力资源。

  打破壁垒,就要审管分离,大刀阔斧,进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放在机构建设和警力配置上,搭建市支队内设机构,下设综合指导大队、受理复核大队,审批服务大队和网上审批大队,强化县级公安机关审批机构建设。目前,县级公安机关行政许可部门机构全部建立。

  针对“不见面审批”工作现状,扬州公安从内保、治安、交警等警种部门共划转40个审批事项到行政许可支队,由许可支队统一行使受理、查勘、实质性审批及发证工作,需要市局领导审批的事项,均由分管行政许可服务支队的局领导审批。发证时,统一使用扬州市公安局行政审批专用章,真正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如何确保提供高效服务?

  让专人的人来办理行政许可

  “审管分离,不是审批事项一划了之。”市公安局副局长翁国彦说,光解决了“最后一公里”还不够,还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对称的高效服务。

  针对某一事项,行政许可支队审批结束要在规定时限内将审批结果的信息同步推送到相关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承担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并将事中事后监管结果反馈给审批部门。这期间,职能部门主动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依据、技术服务等综合支撑,严格按照审批结果及时开展事中事后监管,承担监管主体责任。

  管理机制完善了,高效的服务又从何而来?对此,扬州公安挑选精兵强将,把行政事项仍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按照“编随事转、人随编走”的原则,各业务警种原先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专业人才部分划转至行政许可支队,统一由许可支队进行日常管理任用考核,实现“一窗通办、一警多能”。截至目前,共划转民警8人、辅警5人,行政许可支队直属人员从12人增加至25人。(杨公轩 刘宁)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