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 1岁-7岁孩子多发,治疗靠护理
2018-06-05 14:2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5日讯 6岁的朵朵(化名)因与同班小朋友同喝了一瓶水,第二天就出现高烧,喉咙起疱疹的症状。记者昨采访获悉,不少幼儿园近日相继发出预防疱疹性咽峡炎的提示。市中医院儿科专家表示,初夏季节,气温逐步升高,各种病毒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与他人同喝一瓶水

  6岁宝宝染上疱疹性咽峡炎

  几天前,林女士陪女儿朵朵去幼儿园参加活动。“天气特别热,坐在舞台下的孩子们身上全是汗。”林女士说,她给孩子准备的水在教室里,恰巧有位妈妈带了一瓶矿泉水,给自家的宝宝喝了一口,自己喝了一口后,又问朵朵喝不喝。

  看到女儿头发都汗湿了,林女士也顾不得是否卫生,就让朵朵也喝了一口。到了第二天晚上睡觉时,朵朵突然感觉“好冷”,林女士一摸,孩子身上滚烫。同时,朵朵还说喝水时喉咙疼。“我看了看孩子的嘴巴,全是小疱疹。”

  当晚,朵朵高烧不退。第二天早上,林女士带孩子去看医生。“医生诊断是疱疹性咽峡炎,说最近比较流行。”林女士想到那天同喝一瓶水的小朋友,随即电话联系。“没想到,那个小朋友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此外,同喝一瓶水的小朋友妈妈也出现发烧,喉咙痛的症状,同样也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

  1岁-7岁孩子多发

  4月-7月为疱疹性咽峡炎高发

  记者采访了解到,市区多家幼儿园近期相继发出疾病提示。“天气炎热,病毒也开始肆意流行,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如果出现突发高热、嘴里长水疱的症状,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得了疱疹性咽峡炎。”西区一家幼儿园通过微信群和QQ群提醒家长注意。

  市中医院儿科主任蒋明平表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所致的疾病,每年的4月—7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这种疾病主要发生于1岁—7岁的小儿,尤其是5岁以下的幼儿。

  “最近这段时间,明显地感到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增多,基本每天都有好几个。”市中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朝告诉记者,“这种病与幼儿多发的手足口病是同一类病病毒,只不过表现部位不同。”据介绍,疱疹性咽峡炎一般只在咽峡部位出疱疹,而手足口在口腔、手足臀都会出现疱疹。另外,疱疹性咽峡炎一至两周就会自愈,而手足口的发病风险要大得多,轻则一两周也会自愈,重则会出现脑炎、肺出血等重症。

  蒋明平特别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咽喉部起疱疹,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家长要精心护理

  注意预防勿用抗生素

  陈朝表示,一定要提醒家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可按手足口病来对待处理,所以不能使用抗生素。“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以家长的精心护理来帮助孩子战胜疾病,恢复健康。”

  陈朝提醒,孩子发热时,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下,建议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无需处理发热;体温在39摄氏度以上,建议积极使用物理降温及退热药物,使核心体温降至39摄氏度以下,同时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此外,孩子发热时经皮肤和呼吸丢失的水分较平常增加很多,加之进食少、摄水少,很可能有脱水风险,建议补充水分同时服用口服补液盐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还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另外,患病期间患儿消化功能会减弱,应以流质、易消化的饮食为主。

  对于疱疹性咽峡炎,陈朝表示,没有特别的药物可以预防,主要通过日常的生活习惯来注意。首先要规范洗手,勤换衣物;其次房屋要常通风,适当地晒太阳,尽量不去人多的场合;最后要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同用一个水杯,碗筷等,及时隔离病患。

  通讯员 汤红芳 记者 张庆萍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