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容缺受理”开出20份证明的背后——扬州地税助力企业走出去
2018-06-04 11:0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4日扬州讯 (张晓军 史景 张志强 李源)今年2月,在拿到20名外派人员的《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后,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澳科技”)财务负责人陶青说道:“这些价值‘千金’的身份证明,既解了公司燃眉之急,也增添了我们海外经营的信心!”

  据介绍,晶澳科技于2015年在东南亚某国投资设立公司,期间,陆续派遣了20名本公司员工赴该国公司进行生产支援,这些外派人员薪金由境内公司支付。今年2月,该国公司在当地面临税务调查,所在国税务机关要求该20名外派人员,在10日内就其所得在该国申报纳税。扬州地税局获悉后,在3个工作日内,及时为20名外派人员开具了《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妥善化解了企业涉税风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晶澳科技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证明开具,得益于扬州地税局推行的清单式服务。作为国际税收办税事项清单内容,扬州地税局明确《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的开具时间从规定的10个工作日减少到3个工作日, 资料齐全可以当场办结。当陶青到办税服务厅的国际税收服务“绿色通道”办理业务时,由于时间仓促,办税资料未带齐,窗口工作人员查询到该公司“走出去”纳税人电子户籍档案后,“容缺受理”了公司的业务,这才让公司顺利拿到了证明。

  陶青向记者介绍说:“其实17年年底的时候,公司就收到扬州地税局从走出去税收管理平台发来的风险提示微报告,提醒公司为员工开具《中国税收居民身份证明》,但是没有引起公司注意,现在想想有点后悔。” 陶青提到的走出去税收管理平台是扬州地税局依托微信公众号建立的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走出去”纳税人可以收到纳税提醒和风险提示的微报告、查询政策、办理涉税业务。据了解,该平台依托扬州地税局编制的“走出去”企业和个人年度税收风险计划、风险指标体系、风险管理模型和风险管理指引,重点关注对外大额支付费用、股权转让等交易类型,加强风险提示,鼓励企业自行调整,同时探索如何借助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的契机,构建“走出去”个人境外所得长效管理机制,帮助企业有效管控风险。

  “在化解此次风险中,与公司挂钩联系的扬州地税局局领导和税收联络员史景,帮助我们协调解决了很多问题。” 陶青高兴地说。他向记者介绍说,挂钩联系制度是扬州地税局开展定制式服务的一部分,定制服务通过“助力一带一路,携手创赢未来” 、“走千家税户,解发展难题”等活动,以及“绿色申报”制度和三方政策解读机制,为公司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并且向公司共享了 “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涉税处理案例库,增强了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在这20份证明的背后,除了有线下服务,也离不开“互联网+”服务的帮助。扬州地税局联合国税部门开发的“一带一路”企业税收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分国别政策辅导、24小时视频连线等专门服务,让企业享受到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办税服务。

  在开出这20份证明之后,扬州地税局专门举办了“走出去”企业外派人员税收政策专题宣讲会,地税局的国际税收专家团队与企业高管、财务负责人以及外派人员代表齐聚一堂,就“走出去”企业外派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及相关征管制度、税收协定适用以及如何防范税收风险等问题展开宣讲和互动。

  一张简单的证明背后,体现的是扬州地税局持续为企业提供的清单式、定制式、问诊式税收服务,正是这些服务让企业“走出去”走的更远。

标签:
责编:张静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