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日讯 数年前,她遭遇下岗开始了打工生涯,如今,她华丽蜕变,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为社会培养专业育婴师。记者昨从石塔社区和旌忠寺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了解到,下岗女工刘道琴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已从一名普通的打工者,成长为累计向社会输送千名专业育婴师的行业排头兵。
下岗后瞄准育婴师行业
上世纪90年代初,刘道琴从一家企业下岗后,便开始了漫漫打工生涯。那些年里,刘道琴辗转呆过不少地方,做过足疗师,蹲过多个保健行业,给人做月嫂……她始终坚信,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活人总不至于饿死。
做月嫂时,刘道琴对这个行业渐渐产生了兴趣,“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几乎家家都有孩子,那么对这块的市场需求必定很大,如果能在这个行业做深做透,一定能打开一片广阔的天地。”怀着这样的想法,刘道琴开始留心起来,为了对这个行业加深了解,她前后带过8个宝宝。
慢慢地,刘道琴不满足于给人打工的日子,“我一直干的都是服务行业,对这个行业很熟悉,我就想从服务行业入手,自己创业。”2012年,刘道琴的“母婴护理工作室”正式挂牌营业。
累计培养上千名月嫂
刘道琴介绍,她的母婴护理工作室除了提供月嫂服务外,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水准的育婴师,从源头上提升育婴师的素养,使其从事护理工作时更加科学规范。
昨天,记者来到刘道琴的工作室时,屋子里坐满了正在上课的学员。大屏幕前,刘道琴手执教鞭,正在给学员讲解母体的子宫构造和保养护理事项。上课间,还不时有慕名而至的市民前来敲门,咨询有关参加培训的事项。
“我这里主要是为4050工程培训学员,此外,还吸纳一些有兴趣、有志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女性,对贫困女性还实施免费培训计划。”6年来,刘道琴的工作室已向社会累计输送上千名月嫂,为她们提供技术后援支持。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刘道琴愈发感到这个行业的春天已经来临,“物质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人愿意在孩子身上用钱,以前的月嫂是供大于求,现在是供不应求,只要服务到位,客户愿意花钱。”刘道琴自豪地说,在月嫂行业的多年耕耘,已让她在业内攒足了名气,客户们口口相传,甚至还有远在上海的客户点名要刘道琴培养出来的月嫂。
“如果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一定还是会选择这个职业。”刘道琴说,会把母婴护理行业作为终身的职业和奋斗目标,“我热爱这个事业,愿意终生为之付出,一直做到做不动为止。”
通讯员 周萍华 潘春临 记者 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