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6日讯 2018年,宝应县柳堡镇教育党总支部以“三加强”、“三不忘、三强化、三提倡”为抓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新时代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塑造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一、坚持“三个加强”,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深入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学校(园)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学校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加强组织。各学校(园)结合实际制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时代的人民满意教师”的工作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责任人员,做好年有计划、月有专题,、周有活动,以师德促师能、以队伍建设促质量提升。三是加强宣传。及时宣传先进做法和优秀典型,大力宣传在活动中涌现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凡人琐事以及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教育工作者的风采,让教育工作者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理解教育、更加尊师重教。
二、牢记“三个不忘”,增强做新时代人民满意教师的自觉性。一是不忘初心,加强学习教育。健全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周政治和理论学习日制度,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党员干部学习做到五有:有计划、有专题、有笔记、有检查、有交流。党总支部将每学期抽(检)查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情况,把理论学习列入思想素质管理一并考核落实,把理论学习效果同干部的考核评议、选拨任用有机结合起来。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理论学习培训会、报告会、研究会等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素质。二是不忘爱心,选树先进典型。按照“抓品牌、树形象、创特色、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学校党建各项工作的考核方案,严格管理,永保党员的先进性。在党员中普遍设立“党员示范岗”,更好地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格按党章的规定,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制度:坚持用身边典型影响身边人,通过爱生爱岗人物宣传,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最美教师”等形式,树身边榜样,立师表楷模,引导广大教师敬先进、学先进、赶先进。三是不忘敬畏之心,加强警示教育。认真查摆、梳理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针对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或报刊、收受家长礼品礼金、接受家长宴请等社会和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排查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信守“育人者必先育己、为师者必先修德”,自查自纠、规范从教、爱岗敬业。在作风上树立“十大意识”、管理上倡导“三本”和强化“五大观念”。
三、落实“三个强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一是强化自我监督。开展遵守师德规范签字承诺,全县所有教师签字承诺,恪守师德规范,《承诺书》由学校和教师各执一份,并在校门口醒目位置永久公示,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自律意识。二是强化社会监督。继续组织万名家长“进校园、话成长、评教育”活动。各中小学(园)开门接受评议,真心听取意见,及时组织整改。要通过测评、调查、问卷等形式,建立全方位的师德监控和评价体系,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检验与评判,吸收意见和建议,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深入。三是强化组织监督。加强专项整治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对干部、教师遵守中央八项规定情况、上班工作状态、师德师风建设等情况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明查暗访。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动真碰硬抓整改,认认真真求实效。情节严重的,一方面严格按规、依纪处理,要举一反三抓教育、强管理,另一方面将实行“一案双查”,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四、践行“三个提倡”,实现立德树人做响品牌的使命任务。一是目标推动,提倡主动规划成长愿景。要围绕“三品教育”,科学制定学校共同愿景和教师个人愿景。二是着重培养,提倡搭建专业成长平台。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党员教师以过硬的业务本领直接参与和服务教育教学工作,参与各项公开课、论文、案例、课题、宣传、竞赛辅导、群团活动等,用自己的良好素养和业务实绩为促进学校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柱和保障。创新“党建+立德树人”“四联系”教育模式,通过党员联系班级,做班级师生圆梦的陪伴人;党员联系教研组,做教学教研教改的带头人;党员联系教师,做教师事业成功的帮扶人;党员联系学生,做学生幸福人生的呵护人。落实党管人才战略要求,做实“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升青年教师素质。坚持把青年教师的培养放在学校工作尤其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位置,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常抓不懈,通过“强基工程”“一三五”考核等,帮助青年教师过思想关、理论关、课堂教学关和教学技能关。各校(园)科学开展校本培训,帮助青年教师实现由教学新手到教学能手的转换。关注教师素养提升。通过开展“六个一”活动推进全体教师整体素养提升。三是岗位练兵,提倡开展能力实绩竞赛。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基于岗位、基于课堂的展示与研究,着力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教材解析与资源重组、学情分析、命题等竞赛,全面深化校本研修,着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努力为课程改革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