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记者探访城北"扎灯村" 巴掌大"子孙灯"需22道工序
2018-02-23 09:1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2月23日讯  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就要到元宵灯节了。对于很多扬州人来说,还是喜欢玩手工灯,虽然外形没有电子灯优美,不过手工灯蕴含着美好的回忆,玩起来更有“味道”。昨日,记者走进“扎灯村”城北乡槐南村鸭陈荡组,为大家揭秘“子孙灯”制作工序。

  【现场】

  探访城北“扎灯村”

  扎灯工艺传承600多年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扬州城北乡槐南村鸭陈荡组,这里有着“扎灯村”的称号,最鼎盛的时候,家家户户从事扎花灯的行当。记者走进村民顾克良家,今年71岁的顾大爷正和老伴埋头扎着子孙灯。

  “扎子孙灯使用的工艺,还是他们的祖辈从苏州阊门迁徙至扬州时带来的,已传承600多年。”顾大爷一边用刀劈着竹篾,一边笑着说,扎花灯已经成了他们村的传统。

  “我30岁嫁过来,当时一边上班,一边和老伴在家扎花灯,已经扎了40年。”顾大爷的老伴朱爱清说,1978年,她嫁到顾家时,对扎花灯一无所知,因为扎花灯能贴补家用,她就在顾大爷的教学下,尝试制作了300个灯笼,没想到很快卖了出去,当时就赚了300元。

  顾大爷负责劈篾丝,朱爱清负责制作花灯造型、糊纸和上红。“我们两个人只要有一个人身体不好,就没法继续扎了,因为各自的手艺对方都不会。”顾大爷说。

  “这门手艺就要失传了。”朱爱清无奈地说,以前上灯前,全村人都会在家中“闭门扎灯”,如今手艺人年岁大,扎灯收益低,年轻人也不愿学,扎灯手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难题。

  【工艺】

  劈篾丝、编织、糊纸……

  巴掌大子孙灯要22道工序

  子孙灯看上去只有一名成年人的巴掌大,制作工序是不是很简单?“制作一只子孙灯要经过22道工序。”顾大爷说,首先收购一批竹子回来,将每一根竹子截成80厘米,再利用劈刀将这节竹子劈成240根篾丝。“老师傅一刀下去能劈出16根篾丝,我只能劈8根。一节80厘米的竹子能制作出10只子孙灯。”

  编织灯笼是其中一道重要的工序,朱爱清将一把把篾丝压在地面,分五道工序编织,“镐口子”、“镫口子”、“破花子”、“拾肚子”和“了尾子”。“编织好之后,再用宣纸刷上面糊将灯笼外层包裹起来。”朱爱清告诉记者,当灯笼基本成型后,她再用颜料将灯笼“上红”、贴上喜字、安装底子和钢丝塑形。

  记者观察发现,顾大爷和老伴朱爱清扎花灯40年,扎好一只子孙灯只需要10分钟,一天可以制作30只。记者尝试制作一只子孙灯时,才发现困难重重,每一道工序都会错误百出。

  顾大爷告诉记者,他和老伴辛苦忙碌了一年,一共扎了1万多只子孙灯,销售期主要就是春节。“相比往年,今年手工灯的需求有所增多。”

  【传承】

  手工子孙灯卖价不高

  传统扎灯技艺也要创新

  在顾大爷看来,这些古朴的子孙灯最能展现扬州传统灯彩的原汁原味,这些“带着祖辈传下来的文化基因”的花灯,传递的是浓浓的年味。

  记者走访花灯市场了解到,相比较于市场上动辄几十元、上百元的花灯,这些手工制作的子孙灯价格并不高,不到10元钱就能买到。

  “这些灯不算好卖,我们进的也不多。”一位花灯销售摊贩表示,这些子孙灯造型单一,纸张很难保证刮风下雨不坏,因此并不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目前,扬州已经出现了替代传统子孙灯的铁架灯,价格虽然高,但非常受欢迎。

  “子孙灯是女儿出嫁时父母为其准备的,新设计的铁架灯不但保持了传统子孙灯的造型,还新增了不少装饰效果,即便是平时也能使用。”一名花灯工艺师表示。

  业内人士陈先生认为,传统制法的“子孙灯”也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中创新,不能拘泥于传统技艺,要用现代的科技和手法来展现传统非遗,才能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份文化背后的故事,保存关于这份文化的记忆。

  记者 陈晨 邱凌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