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最近,流感多发,不少婴幼儿出现咳嗽、发烧等症状。这几天,一份中医版“儿科用药宝典”在微信上热传,刷爆了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而这份宝典的作者是来自市中医院儿科的陈朝医生,她在此前网传“宝典”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用药习惯、医院现有的中成药而写成,最初只是在同事圈中传播,没想到后来竟刷屏微信朋友圈。
80后女中医
手写“儿科用药宝典”刷屏朋友圈
“发热,低于38.5℃,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泡脚、热水澡。”“先发热后咳嗽,咳嗽不重一般没大事;先咳嗽后发热,肺炎可能性大,拍片子。”……从12月20日晚上开始,一份扬州市中医院版“儿科用药宝典”开始在微信朋友圈中热传。
记者看到这份“儿科用药宝典”全部是手写而成,字迹清晰。其作者名叫陈朝,是市中医院的一名儿科医生。今年34岁的她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在医生岗位工作了十年,其中七年都在儿科,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该“儿科用药宝典”罗列了发热、咳嗽、呕吐等症状的处理及用药提醒。在“咳嗽”的应对措施中,该宝典按照“不喘”和“哮喘”进行了区别对待。
此外,该宝典还列出了常用的抗病毒中成药,如蒲地蓝口服液,并细心注明“苦+甜”;四季抗病毒口服液,注明“微苦+甜”。陈朝还在宝典中特别提醒——不要一有流涕、轻咳就擅自口服抗生素,95%的感冒都是病毒感染!
网友们特别是宝妈们,看到这份宝典后,纷纷转发。“流感高峰,转给有需要的小伙伴”“家有小宝的,最好存起来”……
仅给宝妈宝爸参考
病情较重的还是要及时就诊
为何创作“儿科用药宝典”?昨天下午,在扬州市中医院儿科门诊,记者见到了正在为患者诊病的陈朝。在忙碌的间隙,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最近这段时间感冒发烧患者爆棚。”陈朝介绍,近期不少朋友向她咨询儿童用药的问题,“我就想着写篇文章,省得我一条条回复了。”恰巧在这时,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份“儿童用药宝典”。于是,她根据这个网络版的格式,结合自己多年的用药习惯以及医院内现有的药物进行整理。
陈朝既是位儿科医生,同时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对于婴幼儿寻常病用药深有体会。她告诉记者,12月20日晚上8点多,她趁着女儿睡着的工夫,只用了约15分钟就把宝典写出来了。
“开始是在同事的朋友圈中转发,没想到一下火了。其实就是为了给大家做个参考吧,也不能算是宝典,希望这份图解能够帮助宝妈宝爸们更好地照顾孩子。”她提醒,一般情况上,发烧低于38.5℃,可自己处理,超过三天就要及时就诊。发烧39.5℃以上接近40℃的,请立即就诊。“这个宝典只能作参考,宝妈宝爸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比如一位3岁时小孩子发高烧超过了39℃时,发生惊厥、抽搐等症状,要随时观察孩子的状况,及时就诊。”
市友好医院中医科主任张锡元有着多年中医儿科治疗经验,他看了陈朝写的“儿科用药宝典”后表示,对于家长而言,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每个孩子的年龄、体质、病情发展不同,表现的症状也各不相同。家长不能刻板地去照做,还是要根据孩子精神状态及症状表现,及时去医院就诊。”
既是医生也是宝妈
不吝分享孩子预防流感药方
与“宝典”的行文风格一样,陈朝诊治病人也同样有条不紊。记者采访时,正好碰到64岁的老邵,她和陈朝已是熟人。
“陈医生可真是贴心的医生,她不值班的时候,都帮我们家孩子看病。”老邵介绍,她的外孙11岁了,上周四突然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达到39.7℃,令她揪心的是,他的咳嗽一声接着一声,胸口都咳疼了。
经过陈朝的治疗,孩子第二天体温就稍微下降了。“她还安慰我说,‘你别着急,肯定没事’。”老邵说。而让她感动的是,陈朝不上班时也特地来帮助孩子治疗。老邵彻底放下心来,果然到星期一就好了,休息一天后,孩子星期三就去上学了。
陈朝说,由于近来天气变化较大,现在每天接诊的患儿有四五十人。小孩抵抗力下降,导致发烧、咳嗽等患儿增多。为此,她还给女儿开了一个中药预防感冒的方子,“现在有很多同事也在用,在流感流行季还是注意预防。”
采访最后,陈朝将针对宝宝预防流感药方与读者分享。“初始症状,流涕,鼻塞、喷嚏多,迎风流泪。苏叶5克,荆芥5克,防风5克,生甘草5克,辛夷6克,苍耳子10克,板兰根10克,大麦芽30克。这是基础方,根据具体情况,药量都可以调剂。”通讯员汤红芳记者张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