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8日扬州讯(陆立尧 陈菊琴)扬州,长江运河交汇点,96公里长江岸线开发前沿,生机盎然。
这里有长江中下游最危险的嘶马弯道;这里最乡野生态而又惊险的江心洲——世业洲;这里有润扬长江大桥和在建五峰山镇扬过江通道;这里还有港口、码头、船舶修造工业……这些“长江之最”“长江之美”,在快速拉动扬州江河联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长江水域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
2017年,江苏海事局建立12345科学安全监管体系,给扬州复杂的水上监管指引了新的方向。12345科学安全监管体系,即一个元问题、两个安全、三级责任、四个导向和五种方法。一个元问题,即打造本质安全这条中心主线的问题;两个安全,即船舶航行安全和水域环境安全,是本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级责任,即明确江苏海事局、分支局处、海事处(执法大队)三级责任,实现机关与基层的一体化、指挥与现场的一体化、权力与责任的一体化;四个导向,即运用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履职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海事监管履职过程中存在的“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 “五种方法”,即运用“空管”(航空企业管理飞机飞行)的方法管理客汽渡,运用“核管”(对核设施和核活动实施安全监督管理)的方法管理危化品船,运用“军管”(军事管理区)的方法管理黄砂过驳区,运用“特管”(国家电网管理苏通特高压管廊)的管理方法管理桥区,运用“网管”(网格化管理)的方法管理整治建筑物。
通过对“五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限执法资源得到系统化提炼,经过一年的实践,辖区本质安全得到有效提升。
以“空管”方法管理渡运水域,让长江两岸汽渡井然有序
在浩瀚无垠的天空,飞机似乎可以不受约束地随意飞行。其实并不如此:飞机就像地面上的车辆一样,遵守交通规则,接受专门指挥与调度,这就是“空管”。
镇扬之间,京口瓜洲一水间。尽管在润扬大桥“一桥飞架南北”的时代,镇扬客汽渡逐渐告别了往日的繁忙,但每天车辆通行量平均保持约一万辆次。重载货车大幅增加,大型车辆超出了汽渡目前渡运能力。特别是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3点渡运高峰,渡口前排队车辆延绵数百米。
“我们运用‘空管’方法管理客汽渡船舶,突出风险管控和过程控制。”扬州海事局局长蒋永龙介绍说,今年以来,扬州海事局充分吸收“精准、严格、高效、安全、系统”的空管精髓,强化渡运水域通航秩序管理,构建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船舶主体责任、推广汽渡运行与通航安全自主监测管控、改善汽渡交通技术条件、提升船员履职能力、规范渡船航行避让行为”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
今年以来,扬州海事局共查处过往该水域船舶贪边航行违章行为6起;开展渡口检查11次,协调航道部门优化镇扬汽渡北岸侧黄浮设置;严格执行镇扬汽渡人车分离和禁限航规定;定期召开渡口监管联席会议,加强与渡运单位交流共建。
以“网管”方法整合人物技防,最危险水域实现“六无”
长江扬州江都段有个著名的嘶马弯道——上江水自上游而下,直达“发顶”后、形成了60°的转弯。由于长期受水流冲刷,这一区域历史上经常坍江崩岸。为缓解这一现象,北岸向江中垂直打入了十多道丁坝。其中,东二圩丁坝是最长的一道,深入江中达260余米。在洪水期,整个坝体都会被水淹没,每年都有船舶在此发生搁浅事故。
怎样能够减少或者避免船舶丁坝搁浅事故?此前,扬州海事局在这里设置了标志对船舶进行提醒,航道部门也在此设置一座专用标志。即便如此,还是不能避免个别船舶发生触碰丁坝的海损事故,最多的一年发生了30余起触碰险情。
今年,江苏海事局全面推行“12345”安全监管体系,要求运用“网管”的方法管理整治建筑物水域。扬州海事人对长江江都段水上交通安全监管“1234”工作法进行了提炼总结:“一坚持”,坚持嘶马弯道监管十六字诀(抱紧红浮、严禁淌航、避免追越、防止落弯);“两控制”,控制事故险情,控制安全隐患;“三强化”,强化桥区水域管控,强化锚泊秩序整治,强化砂石船舶管理;“四分法”,巡航分航段,驻守分时段,疏导分船流,维护分潮流的工作方法,并紧紧围绕“禁”字诀,整合人、事、物、水域、组织五项监管要素,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建立实施网格格长制和网格管理员、警务员、宣传员、监督员的“一长四员”体系,打造海事管理、航道维护、通信服务、公安保障、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格局,禁止船舶驶入东二圩丁坝水域,实现了东二圩丁坝水域无标志异常、无非法作业、无等级及以上事故、无船舶污染、无人员伤亡、无坝体损坏的“六无”目标。
记者了解到,扬州海事局采取指挥中心电子巡航与派出机构江都海事处巡航驻守两种方式,强化对东二圩丁坝水域的安全监管。指挥中心将东二圩丁坝水域作为监管重点水域,纳入江苏海事局“船E行”信息系统,关注东二圩丁坝水域上行船舶动态。江都海事处加强长江航道#90黑浮附近水域的巡航工作。双管齐下,及时纠正船舶违章行为,防止发生触碰事故险情。
加大对危险航道段的日常监管,优化助航及警示标识设置,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提醒预防,扬州海事局“三位一体”模式,构建了一张水上安全监管网络。嘶马弯道连续三年无等级事故发生。
以“特管”方法维管大桥建设,保障重大水上工程有条不紊
在“五种方法”中,“特管”方法专管桥区水域通航秩序规范和在建桥施工保障。今年以来,扬州海事局借鉴特高压工程安全理念,细化分解18项措施,持续规范润扬大桥北汊桥、三江营夹江大桥水域通航秩序,不断强化桥区通航标识检查。
“今年,芒稻河大桥施工是我们‘特管’的重中之重。”扬州海事局副局长王泉说,芒稻河特大桥主桥横跨三江营夹江,连接广陵和江都两区,工程施工周期长,对三江营夹江通航安全影响大。
“施工后,将原本500米左右的航道挤压到了100米。该区域每天都会通行6到7条1拖10的超长船队,单船通行量也达到了100多艘。”王泉说,为保障大桥安全施工、船舶安全航行,扬州海事局运用“特管”方法,主动开展芒稻河大桥施工前政策宣贯和行政许可等服务保障工作。12月4日,扬州海事局还结合扬州芒稻河特大桥近期桥区施工期间通航水域的特征,集中编制印发《扬州芒稻河特大桥建设施工期间通航水域示意图》和《扬州芒稻河特大桥建设施工期间航路航法调整说明》发放给过往船舶船员,详细讲解桥区施工期间通航水域的航路航法调整说明和施工作业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并大力宣传《长江江苏段桥梁施工期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规定》,提醒桥梁施工单位、施工船舶做好安全维护,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要求通过桥区水域的船舶提前落实安全措施,遵守相关规定,谨慎驾驶,防止事故险情的发生。同时,加强监管力量配备,专门放置一条护航海巡艇在施工区域巡航。此外,提前进行临时航标和防撞桩等措施的设置,以保障大桥施工期间的通航秩序。
在扬州海事辖区,还有一座桥梁——夹江特大桥,也备受海事部门“关照”。
夹江特大桥位于三江营河口上游约4900米处,该河入江河口位于长江嘶马弯道上端,河口上端突出,长江涨潮时锚泊船舶极易发生走锚失控、触碰夹江特大桥的事故险情。夹江特大桥所处的三江营河水域内有江都港1号泊位、中海材料码头等码头单位,这里到港作业船舶数量剧增,同时又是船舶北上苏北、山东等地的要道,过往船舶流量巨大。
为摸清夹江特大桥水域的特点,扬州海事局对几起走锚险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终确定夹江特大桥上下游各2000米范围水域确定为敏感水域和敏感时段,并“对症下药”:敏感水域内,任何时候禁止一切船舶包括抛锚扎风、扎雾船舶锚泊,并加强对靠泊作业船舶的核查,禁止两帮以上船舶并靠系泊,督促船舶所有人、船舶安排足够的人员保持连续值班,防止出现意外;敏感时段内,涨潮时段尤其夜间高潮时,高潮前安排执法人员现场检查,防止过往船舶、某些存有侥幸心理的船舶临时锚泊;泄洪量达到5000立方/秒以上警戒线时,对过桥“一条龙”船队强制实施分批次过桥。
以“核管”方法护航危化品无虞,消除安全生产风险隐患
在世界上,“核管”是最严苛的一种安全监管,其使命是规范国家民品、源项和特殊核材料的使用,以保护公众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扬州海事局“以防为核心”,全面运用核安全管理“高门槛准入”“集中式管理”“全方位控制”“程序化整改”和“立体化响应”的管理方法,构建“源头管理防御前哨、合理危化品运输格局、过程监控主要战线、自我纠错保护机制、防控应急防御阵地”五位一体的监督防御体系。
数据显示,扬州目前沿海已建危险货物码头7座,危险品年吞量已达到432.45万吨,较2011年增长了138%,危化品船舶安全与防污染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为进一步落实《江苏海事局关于运用“核管”的方法管理危化品船舶实施意见》,扬州海事局充分运用好“12345”科学监管体系,印发《运用“核管”方法管理危化品船舶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落实牵头实施部门推进工作开展,认真细化落实“核管”模式下危化品船舶管理举措。
紧紧围绕“人、船、货、环境、管理”五大监管要素,扬州海事局强化核管方法的宣贯和推广,推进和引导码头企业及货主选船机制的落实,督促码头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检查标准、方法,加强船岸界面作业监督管理;督促相关航运公司定期对危化品船舶安全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在“核管”的方法运用以后,扬州海事局结合全省“263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了码头防污主题责任的落实,提出整改建议52条、跟踪整改隐患76项,细化分解了24项措施,安全管理提升至最高等级。截至12月18日,扬州海事局共开展体系内航运公司监督检查22家(次),覆盖率200%,督促整改问 题54项,开展11次公司审核,覆盖率达100%,查处105项不符合,开展60次船舶审核,查处 230项不 符合,约谈辖区4家体系内航运公司。
目前,扬州海事正在积极探索运用“军管”方法整治非法采砂和非法过驳,借鉴六圩河口联合监管的经验,协助泰州海事局做好二墩港过驳区浮吊船治理,全力做好黄浦江和孢子洲清退浮吊跟踪防范,确保辖区水上浮吊不增加、过驳作业区“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