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长江豚类科考队考察扬州段 三江营水域观测到江豚10头次
2017-12-06 09:2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2月6日讯 昨日,记者从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获悉,农业部两艘长江豚类科考船反馈了对长江扬州段的观测初步统计,仅12月3日当天,在三江营水域就观测到江豚10头次。协会会长陈宜林表示,这说明该水域江豚种群或稳中有升,也说明这段水域目前生态还不错。

  科考船观测扬州段

  三江营发现江豚10头次

  “12月2日晚停靠后,3日对扬州段继续科考。”昨日,陈宜林告诉记者,农业部两艘长江豚类科考船在长江扬州段的观测,在科考人员休息时,他询问了扬州段的观测情况。经前方科考船初步统计,12月3日在长江扬州三江营段,目测到江豚10头次,超过南京段8头次。

  陈宜林说,加上12月2日在润扬大桥附近水域观测到的一头,目前扬州段观测到的江豚数据为11头次。整体来看,比2012年的长江豚类科考观测的数据要乐观一些。

  “科考船上有更专业的水下设备,其他的数据还有待统计分析。”陈宜林表示,人类听不到江豚在水中发出的高频声呐信号,科考船上的仪器能准确地记录到水中各种声音信号。通过信号分析软件就能很准确鉴别江豚特有的声音信号,对某一水域的江豚种群数量统计会更准确。

  据了解,江豚活动时主要靠回声定位来辨别方向、识别危险、寻找食物等。它的回声定位系统与蝙蝠相似,长江中目前仅有的掌握这一技术的只有两种水生动物——江豚和白暨豚。它的回声定位系统的精准率在几厘米以内,也就是附近有小渔网的网线,它也能精准定位。通过声学系统,可以把江豚的声音与周围水声、下雨声等区别开来。江豚约每6.4秒发声一次,声音约170分贝。

  三江营水域食源足

  江豚聚集说明水质很好

  时隔5年再次开展长江豚类大型科考,也是“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后的首次长江生态大型科考,扬州江豚保护的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次可靠了解扬州段江豚的总体情况。

  “三江营这片江汊水域,经常可以观测到江豚。”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李华荣告诉记者,他曾在三江营带着志愿者设点观测,这片水域也是很多内河泄洪的入江口,鱼虾比较丰富,也正是丰富的鱼虾资源,为江豚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吸引了江豚在这里出没。

  “豚类对水质的要求高,扎堆生活在这里,说明这里的水质很好。”陈宜林表示,这片水域是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取水口,紧邻镇江豚类保护区,也可能是从保护区内溜出来的江豚家族,一直生活在那里。

  针对该水域江豚密集出现,在豚类专家看来,江豚出没是这段水域的“风向标”,说明这段水域目前生态还不错。

  “几乎每年都能发现多次,每次的数目都不少。”陈宜林说,今年10月8日,志愿者们就在该水域观测到几群。

  航道繁忙威胁江豚

  志愿者继续寻合适水域

  陈宜林说,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中,这片水域的江豚更值得关注,如何更好地稳定和保护这片水域的江豚,刻不容缓。

  “在这片水域附近,已有三头江豚丧命,时间分别是2012年8月、2013年1月和2013年5月。”陈宜林说,这3头江豚丧命,均因通航中被螺旋桨打死或船舶撞死。前一段时间的扬州志愿者民间科考和这次专家科考,对该水域密集航运,还是有些担心。

  在江豚保护志愿者看来,目前该水域的江豚,极可能像之前3头丧命的江豚一样,摆脱不了船舶碰到或被螺旋桨打到的命运,那样对江豚保护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迁地保护。”陈宜林说,目前扬州的不少江豚保护志愿者,仍在继续寻找着合适的水域,提供给水生保护专家参考,加快对航运繁忙江段江豚的保护。

  科考队点赞扬州

  江豚保护工作见成效

  12月2日是农业部2017年全国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媒体开放日。“大美扬州·扬州善水论坛”在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举行,江豚科考队专家对长江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报告,众多专家济济一堂,对水资源的保护建言献策。

  扬州地处江淮之心,一直是江豚保护的重要水源地,江豚保护已经走过八个年头。这几年,扬州投入累计50多亿元,建设了治污设施,关停企业113家,否决影响环境建设项目35个,三次在沿江沿河地区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减肥减化恢复长江岸线的积极有效行动。通过源头治理,把空间让给水系,既确保了清水北送,又欣喜地看到了江豚回到这里成群结队、频繁活动。

  “近年,扬州、镇江段的江豚保护工作一直做得很好,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益组织积极作用下的保护机制已见成效。”科考队现场总指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介绍,扬州的生态环境很好,在陈宜林老人和其他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扬州正在积极寻找适合江豚生活的水域,保护这些在扬州段多次密集出现的江豚小家庭。

  记者 孟俭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