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仪征送戏下乡好戏连台 文化惠民情系乡村
2017-08-18 09: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送戏下乡演出现场。

   

    中国江苏网8月18日扬州讯(仪轩 戴慧 杨雪婷)日前,由仪征市演艺影剧有限公司和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团委共同举办的“激情洒热土,服务连心桥”文化下乡惠民综艺汇演走进该市十二圩办事处土桥村,演出现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演出内容贴近群众、雅俗共赏,让该村数千名村民大饱眼福。乡村里不常看到“戏”的农村群众,像久旱逢甘霖的禾苗,尽情享受传统戏曲艺术的滋养。

  送戏下乡是心系农村、服务农民的真切体现,是推进农村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仪征市演艺公司通过在广大农村巡回演出优秀戏曲节目,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时代文明新风尚,使大家既享受到文化生活的乐趣,又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新时期农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丰富了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送戏不能应付

  仪征市扬剧团是个县级剧团。说起为乡村群众演戏这事儿,团长周剑芳一脸的自豪:“我们每年演出近百场,其中一半献给了乡村观众。”

  一年中大半时间活跃在乡村的市扬剧团,每次送戏进乡村,不仅带去《珍珠塔》《五女拜寿》等老戏,还有舞蹈等其他形式艺术节目。“送戏进乡村,不能只有戏曲,只有不同的艺术形式搭配起来,才能吸引农村观众。”周剑芳颇有经验地介绍。

  农村大都地广人稀,居住分散,送戏进乡村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观众不够集中。“观众再分散,我们也会尽心尽力地演。”为了尽可能地服务更多农村群众,市扬剧团经常派出演出小分队,走乡入村,为地处偏远、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等人群演出。“有时候,那些老人们看着看着,眼泪就夺眶而出。我不知道他们是被剧情感动了,还是为有戏看而高兴,但那一刻,我们有种深深的幸福感,觉得为乡亲们送戏,虽然辛苦但很值。”周剑芳说。

  据悉,市扬剧团每送一场戏进乡村,政府财政补贴8000元。政府的补贴只看演出场次,而不管每场观众的人数。“几千个观众算一场,十个八个观众也算一场。送戏这事儿真不能应付,既不能糊弄政府,更不能糊弄群众。”在周剑芳看来,送戏下乡不仅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也是考验戏曲人艺德的良心活。

  送戏要送好戏

  仪征市民对扬剧无比熟悉和喜爱,不管是专业剧团演出,还是市民自发组织的沙龙,扬剧总能吸引里三层、外三层的戏迷驻足欣赏。今年75岁的资深扬剧迷王有才说:“我喜欢扬剧有四十几年了,平常在家经常打开广播放上一段,一边做事一边听,感觉惬意的很,有时碰巧还能遇见扬剧团来社区为我们送戏,感觉非常好。”

  8月5日上午清晨,在市演艺公司的排练厅内传出阵阵练习乐音,市扬剧团的演员正在这里进行身段、把子、唱腔等基本功训练。另一个房间内,演员的琵琶弹奏音和清曲练唱声此起彼伏。扬剧戏服色彩艳丽,头面富丽堂皇,穿戴在身上足足有十几斤重,夏天如同穿了件军棉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把“功夫”练扎实了才会唱出让老百姓喜欢的戏。

  “我们扬剧团每年送戏下乡最少44场,每次去乡镇送戏时,现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受到当地老年人的热烈欢迎,每次表演结束,都有老人来到后台问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唱戏。”市演艺公司总经理王荣说。

  为了让仪征老百姓欣赏到更多的好戏,除了不断移植、排演传统剧目外,市扬剧团还排了不少现代扬剧。现代扬剧沿袭了传统唱腔,剧中很多对白都生活化表述,剧本里所说的事情,也是每天都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事。市扬剧团根据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创作了小扬剧《新家》《为了一个承诺》《躲寿》、情景诗朗诵《哑巴新娘》、扬剧歌舞《敬老、孝老不了情》、歌伴舞《常回家看看》、舞蹈《盛世欢歌》、扬州评话《盐官拒贿》《滨江新城我的爱》、音乐快板《全民创业在仪征》等作品。这类戏唱腔好听,演员阵容强大,故事新颖,深受农村居民欢迎。

  送戏要谋长远

  不管是该市扬剧团的团长还是团员,虽然都觉得送戏下乡意义非凡,但在送戏进乡村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无奈。

  “有的村路很窄,舞台车开到了村口却进不了村,本想着把戏送到群众家门口,但最后只能把舞台搭在村外;夏天农忙时,去乡村没观众,冬天农闲时有观众了,可有时候天气太冷,大家又不愿意出来,结果演员比观众还多;还有一些时候,演着演着突然下雨、停电……”在王荣看来,送戏下乡不是市演艺公司一家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切实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比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在一些乡镇修建剧场等固定的演出场所,这样不仅可以让基层院团长期驻场演出,也可以让乡村群众享受到跟城市居民一样的演出效果。没有条件修建剧场的地方,可以在村子里修建个戏台。

  要让送戏下乡在农村扎下根,最好的办法是让群众“自娱自乐”。王荣建议应通过搭台子、指路子、给梯子等方式,鼓励民间文艺团体发展,让农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队伍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通过他们自编、自导、自演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戏曲节(剧)目,激发广大乡村群众对传统戏曲的兴趣,让乡村群众成为送戏下乡村的参与者、创造者,享受戏曲艺术的迷人魅力。

标签:
责编:戚阜生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