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扬州打造和谐宜居环境 铸城市新魂
2017-08-15 10: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文明文雅

  “小候鸟之家”开营。 资料图片

  我爱我家

  志愿者扮靓社区家园。 董辉 摄

  变绿变美

  花都汇公园绿意盎然。资料图片

  通讯员 泰宏 贾春 记者 胡俭

  中国江苏网8月15日讯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城市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文明城市不只是一块匾牌,更是一座城市的竞争力。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扬州几度成为《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引用的最佳案例城市,并且在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排名稳中有升,关键就是扬州坚守宜居宜游宜创的城市特色,探索出一条经济、生态和文化协调多赢的可持续发展新路,成为城市发展的经典范例。

  治气治水治废,变蓝变清变美

  7月中旬,“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江苏如何践行‘强富美高’——‘1+13’省市党报全媒体环省行”记者来扬采访,今年春天建成开放的花都汇公园引来一片赞叹——曾经臭气熏天的垃圾填埋场“脱胎换骨”变成生态公园,垃圾处理房打造成为花卉展示销售区,吸引了游客和市民前来赏花游玩。在提升城市管理中,扬州一直在精心静心打造类似的“城市经典”。

  市容市貌是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关乎群众切身利益。“让百姓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呼吸上新鲜空气……”扬州把最基本民生当作最重要民生,打造和谐宜居人居环境,让城市成为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

  铁腕治霾。燃煤锅炉烟气、机动车尾气、工业废气、施工扬尘、烧烤油烟,这些都是PM2.5和PM10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最主要环节,扬州坚持“五气同治”打响蓝天保卫战。今年夏天,我市把渣土车扬尘专项整治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头版头条”。在室内固定烤炉,城管重点部位延长执勤时间,严控烧烤油烟污染扰民。

  治城先治水,扬州在全省率先提出这一战略理念,大力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综合运用生态清淤、控源截污等措施,分阶段整治古运河、新城河、沙施河等30多条城市河道。围绕水景融合,打造集生态保育、遗址保护、景观修复于一体的“两古一湖”扬州“城市母体”,为恢复历史河流水系、推进水文化与水景观建设提供样板。

  上月中旬,扬州顺利通过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为探索和推进平原水网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今,七里河、槐泗河系统性整治修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今年市区将完成22条黑臭河整治任务。

  今年年初开始,扬州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大巡查、治偷倒、大扫除”环境整治新高潮,公路部门对全市近80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进行无人机全景航拍,构建普通国省道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大数据库,助力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

  治气、治水、治废,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文明城市夯实环保基础。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城变美了,省市党报全媒体记者用镜头记录了扬州之美,更记录了无数市民自豪、自信的笑脸。

  自管自治自愿,我爱我家我乐

  城市发展得好不好,不能只看高楼、广场这些“面子”,更要看老旧小区这些不起眼的“里子”。“面子”是城市的风貌,“里子”是城市的良心。

  我市扎实推进老庄台(城中村)、老小区、老校舍、老宿舍、老宅子、老街巷、老城区、老厂区“八老”改造。“八老”改造成为我市最为系统、投入最大的一项民生实事工程。

  老旧小区整治提升“再发力”,让城市文明从老百姓的生活开始。位于古运河边大水湾公园南侧的公路管理处宿舍,有着20多年历史,雨天内涝严重。日前,施工队伍进驻,实施雨污分流、路面重新铺装、打造停车位并配套提升车辆充电桩和自动洗车台,200多户居民喜笑颜开。

  2016年,市区完成了14个老小区整治任务,今年将有26个小区旧貌换新颜。许多老旧小区居民因为“邻居好赛金宝”,而舍不得搬到新小区。

  双桥街道康乐社区有一个武庄8号楼群,

  是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机关宿舍,过去脏乱差。2010年,扬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掀起热潮,老党员、老干部、老业主杨杏芝挺身而出,组建楼幢自管小组、楼群自管会,形成三级自管网络。经过8年的自管自治,被誉为“老小区自管文明样本”、“全市最干净小区”。

  杨杏芝一边组织整改整治行动,一边总结自治自管经验,汇编成16万字的《自管志》,分九个章节,逐一解读老小区自管操作流程。文苑社区日前将这部专著编印出版。一个人、一本书和一个大院的故事,善治案例,可借鉴、可操作,诠释了社区文化在社区管理和治理工作中的灵魂和作用,引起民政部的关注。

  扬州老小区卜桥社区的红马甲志愿者随时准备清理垃圾、铲除牛皮癣,他们健身随身带着筷子、铲子、抹布、垃圾袋,被称为“文明四件包”。友谊社区也是个老小区,10多位老兵组成巡逻队,守卫居民平安。三年来,算算他们巡逻走过的路,近两万五千里,可谓新时代的“万里长征”……

  百姓自愿自觉参与小区自管自治,闪动着无数个文明的剪影,让人们感知扬城百姓“我爱我家、我奉献我快乐”的城市主人翁豪情,触摸到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生生不息的脉搏。

  文化文明文雅,宜居宜游宜创

  8月12日下午,武塘社区道德讲堂迎来一批外地来扬务工人员的孩子,安利志愿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做文明文雅的扬州人”礼仪课。

  关爱“城市小候鸟”活动,安利志愿者已经坚持了9年,“安利小候鸟之家”成为我省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活动。这些年来,数百名“小候鸟”跟着安利志愿者,走进南京未来职业体验馆、扬州国防园、双博馆、科技馆,还来到农贸市场打扫卫生,在寓教于乐中长知识、懂感恩、习礼仪。来自邳州的“小候鸟”曹顺,在日记中写道:“做文明文雅的扬州人,就是在家和和气气,出门客客气气。”

  铸城市新魂,做时代新人。在扬州,不仅是响亮的城市文明口号,更化为群众的自觉实践。

  扬州是一座拥有2500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是这座城市的最大特色。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我市就紧紧抓住市民素质这一根本,把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当作创建活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狠下功夫。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实实在在,在家和和气气、待人客客气气,已经成了扬州人的鲜明特质。乱扔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少了,举止优雅、处事得体的人多了……广大市民已经感受到市民素质提升带来的喜人变化。“扬州不仅自然风光美丽,而且人文风光宜人”……类似这样的评价,频频出现在外来旅游旅行者的口中。

  作为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每到旅游旺季,扬州市民自觉让景于客、让路于客、让房于客,梅岭街道多家社区服务中心还挂上了“游客服务中心”的牌子,推出了众多个性化服务游客便民事项。

  近年来,扬州积极发展与“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城市特质相匹配的生活性服务业,为建设“宜居宜游宜创”城市提供了新的动力。截至2016年底,扬州市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共有4298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3家、小微企业42359家,2016年营业总收入达355亿元,税收贡献达9.59亿元。旅游业成了扬州永久性基本产业。

  今年,扬州市委、市政府以“3号文件”的形式制定出台了《关于更好服务游客建设宜游城市的意见》,以“店小二”的服务精神,提升游客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