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大仪镇有个民族村还是"电商村"全村开网店150多个
2017-07-28 10:4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民族小区

  中国江苏网7月28日讯 沿扬天线向北,邻近大仪收费站,有一块牌子——河北民族村。初看名字,不少人还以为这里有不少河北人。其实,这只是大仪镇一个村的地名,该村少数民族较多,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村的1/3,2007年被命名为少数民族聚居村。

  1/3少数民族

  回族居民百年前从菱塘迁来

  河北民族村村支书王其森介绍,全村总人口2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有近600人,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少数民族主要由回族、苗族、壮族和土家族等组成,其中大部分为回族。

  王其森说,村里的回族居民来源于菱塘。原来,清代道光以后,菱塘地狭人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部分回民开始因从商、从政、从教或因生计原因迁往他乡,因太平天国战乱,南京、滁州一带十室九空,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募民耕种荒田;在这个背景下,部分菱塘回族居民迁至南京六合竹镇、滁州天长界牌、秦栏、仪征大仪河北等地,河北民族村的回民由此而来,至今已100多年历史。

  2007年,河北民族村被仪征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少数民族聚居村,是扬州市仅有的两个民族村之一。

  与安徽隔河相望

  因在秦栏河的北边而得名

  村委主任吴丽丽介绍,河北民族村位于仪征市大仪镇西北部,地处两省三市交界,与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镇区毗邻。

  “很多人都对我们‘河北’这个地名很好奇,一开始认为肯定这里有不少河北省的人。”吴丽丽说,其实,“河北”这个名字与河北省没有任何关系,“其实就是这个地方位于一条河的北边,这条河名叫秦栏河,而秦栏河也是江苏与安徽交界的一条河,河对面就是安徽滁州市秦栏镇。”

  王其森说,百年来,村里汉族居民和回族居民相互交流,留下了一些文化印记。

  村里有一处一层老民房,远看,它与其他民房一样,都是典型的汉族民居样式。不过,走近才发现,这幢民房也有许多回族文化元素,如它屋檐上的花纹。王其森介绍,这幢民居里面住的人是汉族居民,这也说明,在农村民间,民族交流融合也很普遍。

  制定相关政策

  少数民族大学生享受资助

  为了关爱少数民族,村里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关政策,如少数民族可以优先到村就业或办企业,优先享受各项服务;对上大学的少数民族子女,村里给予每人2000元的资助;村里每年还安排1万元以上资金帮助低保户、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据统计,去年年底,少数民族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吴丽丽告诉记者,近年来,为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河北民族村投入了1500万元,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100亩的民族小区,其中包括24幢少数民族村民住房和24幢汉民住房,目前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为方便村民的出行,村里投入500万元新建了一条民族小区循环大道,并对民族小区周边环境进行绿化、亮化配套。

  另外,为了彰显民族特色,投入了250万元新建了一座长60米、宽9米的民族团结大桥,这座桥跨秦栏河,民族小区过桥可直通安徽省天长市秦栏主镇;投入了300万元新建一幢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具有民族风格的便民服务中心和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目前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还是个“电商村”

  全村开了150多个网店

  吴丽丽介绍,近年来,河北民族村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日趋显现,全村初步形成以规模种植养殖为重点、以电商为特色的村级产业。

  “河北民族村周边电子、玩具企业密集,我们就引导村民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吴丽丽说,经过几年发展,河北民族村被省商务厅确定为“江苏省第三批电子商务示范村”,截至2016年年底,全村开网店150多个,电商从业人员达800多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000万元。

  通讯员 刘梅 记者 向家富 文/图

标签:民族;大仪镇;商村;河北;少数民族;全村;回族;居民;菱塘;150多个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