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儿童文学大咖指点暑期阅读 写作成为一种生理习惯
2017-07-03 10:1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朗读交流

  

  

  中国江苏网7月3日讯 昨日下午,由本报策划主办的“夏天的朗读者”活动在格桑花如期举行。这期的活动主题为“亲子阅读”。暑期是孩子们读书的好时光,家长如何学会和孩子一起阅读,打开共同成长的道路?这一共同关心的话题吸引了众多读者冒雨前来。首位获得“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扬州作家王巨成,扬州少儿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华斌,两位嘉宾娓娓道来,用一本本儿童文学读物助力家长和孩子们的阅读。

  朗读者 王巨成

  朗读作品

  《关于读书的三个比喻》

  未来要想像风筝飞得高远

  阅读就是手中的那根线

  王巨成感叹,现在对于儿童文学作家们来说,写作的环境越来越好了,原因就在于社会在不断进步,对于儿童文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变化。他所朗读的一篇《关于读书的三个比喻》,就是自己一本新书的序言。他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小读者们,未来要想像风筝那样飞得更高更远,那么阅读就是手中的那根线。

  王巨成说,无论在什么时代,阅读都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儿童文学的阅读,这是课堂和书本上都无法给予孩子的。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能够让孩子了解什么是真善美,能够让孩子情感丰富,打开心灵的窗户。因此,他提倡在课余时间,让孩子们能够多接触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

  写作成为一种生理习惯

  每天都要写上3000多字

  王巨成是一位高产作家,出版过许多反响强烈的儿童文学作品,他的《震动》系列,出版印刷了56万册,而《穿过忧伤的花季》等作品也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受到广泛欢迎。

  可是,他自己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位作家。高中毕业后,他就成为了一位代课老师,上课时,他就喜欢跟孩子们讲故事。19岁时开始动笔,30岁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吹口哨的女孩》,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此后,他便在儿童文学的写作上一发不可收,接连写出了很多符合少儿心理,广受家长和孩子们喜欢的文学作品。

  王巨成说,现在写作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种生理习惯,每天都要写上3000多字,这样才会觉得舒服。如果有事不能写作,就会觉得若有所失。他最近正在写作的一部长篇作品,叫做《亲爱的小孩》,近期就会和小读者们见面。

  真心希望属于成人的表现

  能够出现得迟一些再迟一些

  要写出好的儿童文学,就需要和孩子们进行接触。他发现,现在的孩子有时候并不像孩子了。孩子们的说话做事,会显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天真、明亮、干净、好奇的,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孩子们能够接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让他们失去了孩童本应该有的童真。“我真心希望,那些属于成人的表现,能够出现得迟一些,再迟一些。”

  王巨成说,要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读什么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只有培养出这样的好习惯,就能让孩子在书本中寻找到自我,甚至是丢失的童真。

  朗读者

  华斌

  朗读作品

  《目送》

  在装修房间时

  有没想过留块读书的地方

  昨天的活动中,扬州市少儿图书馆馆长华斌朗读的是龙应台的著名散文《目送》的片段。之所以选择这篇散文,因为她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她的儿子是那一年的扬州中考状元,也是在16岁那年,只身前往新加坡求学。这么多年过去了,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并且顺利找到不错的工作。

  提到如何培养孩子,华斌最大的心得就是让孩子去阅读。她说自己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里工作,孩子小的时候,就是在书架间蹒跚学步的。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华斌就教他看绘本读书籍。一开始,华斌还希望孩子能够多读一些文史方面的书籍,结果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他特别喜欢科幻自然生物这类的书籍。发现这点后,华斌并未强求孩子,而是顺从了孩子自身的意愿。在这一点上,华斌的观点和王巨成不谋而合,孩子喜欢阅读很重要,至于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这点要尊重孩子自身的意愿。

  “现在大家的居住条件都在改善,那么我们在装修房间时,有没有想过要为孩子留一块可以读书的地方?不要忽视这一点,阅读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华斌说道,“最好的家庭,就是要让孩子在睁开眼时就能看到书,在他触手可及的地方,都能有书。”

  人和人的相逢时间有限

  不要浪费亲子阅读时光

  同样从《目送》说起,华斌说,其实这篇散文是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人和人的相逢往往时间是有限的,哪怕是父母子女,父母总会老去,孩子总会长大。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段时间内,就更加需要珍惜,而每一个需要珍惜的早晨和夜晚,如果有着共同的阅读,那么就会变得格外美好。

  华斌用一本本儿童文学读物打比方,比方有一本《我讨厌书》的读物,讲述了一个外国小女孩米娜,她的父母都是大书虫,不仅家里堆满了书籍,还源源不断从外面带书回来。米娜讨厌这些书,可是有一天,当她无意碰倒这些书时,发现那些书里的人物动物全都跑了出来,围着她转。米娜着急了,她想把这些人物动物全都抓回去,没有办法,她只有开始阅读。当她阅读到书里的某个章节时,相应的人物动物就回到了书中。原来,阅读有着这么神奇的作用,而且如此有趣!

  过年过节的礼物

  书籍就是最好的

  “小时候,就要在孩子心中埋下阅读的种子。长大后,这颗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生发出美好的未来。”华斌说道,“特别是亲子阅读,父母和孩子用合作的方式完成阅读,给孩子留下更好的阅读体验。”华斌感叹,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氛围。她希望每个家庭都以书籍,以阅读作为主体。“比方说在过年过节时,如何挑选送给孩子的礼物?我觉得书籍就是最好的。每一个生长在书香家庭之中的孩子,都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记者 王鑫 /文 张卓君/图

  让我们一起朗读

  《关于读书的三个比喻》

  ■王巨成

  看,蓝蓝的天上,风筝飞得多高呀,又是飞得多潇洒呀。可是,这一切都取决于系着风筝的那根线,只有那根线越长越结实,风筝才能飞得越高,飞得越潇洒。读书,就是给我们的明天准备一根放飞风筝的线。

  冬天,村里的池塘里面的水被抽干了,这是近二十年来的第一次,是为了清理池塘的淤泥。那些被清理出来的淤泥就堆积在池塘不远的地方,然后就没有人再去理会它们了。经过风吹日晒,那些淤泥变得又干又硬,上面什么也没有,一时成了村里孩子玩耍的“乐园”,因为孩子的玩耍,那上面变得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然而,过了一个春天,一个夏天还没有过完,那上面竟然有了草,无数的草,许多都是叫不出名字的,生长得蓬蓬勃勃,自然也开了花,各式各样的花,开得活活泼泼,同样有许多是叫不出名字的,然后有了蜂飞蝶舞,有了昆虫的低吟。这一切到底是在哪一天发生的呢?没有人说得清楚。

  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淤泥不见天日有了近二十年。那么疑问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哪里的草,哪来的花?那些种子是风带来的吗?是飞鸟带来的吗?是本来就在淤泥里的吗?近二十年的水底,能保存住草和花的种子吗?多么不可思议呀!我们只能感叹种子的神奇了。

  读书就是给我们的未来播下一颗颗神奇的种子。

  一棵小树被栽下了,然后开始了它的成长之旅。无疑,需要给小树浇水,需要给小树施肥,需要预防害虫,还需要给小树修剪枝叶。当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许多人会忽视阳光雨露的作用。而之所以忽视阳光雨露,是因为阳光雨露太平常了,况且我们也无法用肉眼看到阳光雨露对于树所发挥的作用。事实上,在小树的成长过程中绝对不能缺少的就是阳光雨露,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阳光雨露。

  读书就是给我们的生命之树播撒阳光雨露。

  《目送》

  ■龙应台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标签:孩子;阅读;华斌;王巨成;儿童文学;习惯;读书;没有;一种;一个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