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万字的儿子成长日记
彭俊蓉和儿子朱奕成
中国江苏网讯 “挺着那么多天大肚子,终于要进手术室了,朋友们都说,剖腹产一点都不疼,所以我进去的时候也不怎么害怕……”日前,扬州树人学校举行的十四岁青春奠基仪式上,初二年级男生朱奕成收到了妈妈的珍贵礼物——一本9万多字的成长日记《吾家有儿初长成》。
这本日记也成为众多家长和同学热议的话题。
儿子14岁青春礼
妈妈送9万字成长日记
“2002年9月28日,挺了那么多天的大肚子,终于要进手术室了……”
“2003年6月9日,萱萱六个多月时,长出第一颗小乳牙……”
“2006年6月21日,因为今年教毕业班,和儿子接触的时间更少了……”
“2011年9月24日,十岁生日提前到24号,依据儿子的意思,邀请了他的好朋友……”
翻开这本《吾家有儿初长成》,在彭俊蓉的日记里,记录了儿子朱奕成无数个“第一次”,成长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如第一次上幼儿园、第一次独自睡觉、第一次一个人出门等等,读来温馨有趣。当然,书里不仅记录了朱奕成生活中的点滴故事,还收录了呱呱坠地,到长成翩翩少年的数张照片。
“班主任发来通知,请家长在青春奠基仪式上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我思来想去,没有比整理出这本日记更好的礼物了。”彭俊蓉告诉记者,日记全文共计9万多字,前几年的日记全是手写的,有3万多字,后来全是用电脑写的。
“谢谢妈妈!”拿到这份礼物,朱奕成给妈妈一个深深的拥抱,“如果不是妈妈,这些小时候的事情,我都已经忘记了。”朱奕成表示。
写了14年的日记
记录下不可复制的成长
“确定送这份礼物时,距离青春礼仅剩下五天时间,因为整理日记太过复杂,想请打印店帮忙,对方却不肯接,于是只能自己整理,大概熬了四个晚上,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彭俊蓉是梅岭小学西区校副校长,平时教学以及管理工作很繁忙,将日记整理打印成书,她忙得不亦乐乎。粗心的朱奕成,却没有发现妈妈那些天的“反常”。
“日记里面记录的都是关于孩子的点点滴滴。”彭俊蓉说,从儿子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小学中学,只要有记录的想法,都会抽时间写下来,如孩子在幼儿园取得的小小进步,孩子生病住医院了等等。
“每天逼着自己和儿子交流,了解儿子的所思所想。”身为教师的彭俊蓉深有感触,现在家长与子女的沟通太少,她曾在班里做过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与家人,几乎没有情感的沟通。
“平时在学校工作很忙,只有晚上有时间写日记。当时写日记的想法就是给孩子一个‘曾经忘却的记忆’。”彭俊蓉坦言,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可复制的,每个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体验也是不可能重来的。希望通过这本日记,让孩子知道自己小时候是什么样子,也希望他能够读懂父母对他的爱。
“等他18岁成人礼的时候,我会再送他一本。”彭俊蓉说。
写作动力是儿子
从小培养孩子自觉意识
“很多人问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觉得,关心和观察孩子的成长是家长的责任,有了这个动力,做起来也就不难。”彭俊蓉说,碰到出差不在儿子身边,她也会通过打电话了解儿子的生活。
朱奕成的班主任万洪顺告诉记者,朱奕成成绩非常优秀,平时成绩稳定在班级前5名,在年级排在前十几名。
“我本身是老师,平时投入在学校的时间,比朱奕成要多得多。”对于儿子的培养和教育,彭俊蓉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亏欠”,也许正是因为时间给予儿子太多的帮助,孩子反而非常自觉。
“有的孩子觉得,有些事情就应该是妈妈帮助完成,最典型的就是上学忘带东西,第一反应就是埋怨妈妈没有放进去,这样其实是不对的。”彭俊蓉告诉记者,她一直都和儿子强调,不能依靠父母。好习惯需要从小培养,从小就要让孩子有这种自觉的意识。
记者刘冠霖
【新闻链接】
别样的“父爱日记”
“突然,想把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与经历写下来,这种冲动的根由,是孩子进入初中以来,我经常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我努力做好笔记,尽一名父亲职责,也尽一名‘观察者’之责。”这是本报记者葛星明2011年写的第一篇儿子教育日记。从那时起,他前一天“备课”,第二天为孩子上“晨读课”,内容涉及国学经典、外国文学、历史文献、名人演讲等等诸多方面。这样的特殊“晨读课”并不占孩子的时间,多在早餐和上学路上进行。
2014年,葛星明把三年的教育日记汇编成了20多万字的《树人学生晨读日记》并成书出版。这是一本凝聚了无限深情的“父爱日记”。从《日记》可以看出,他先后编辑了《有福读书集》、《青春励行集》、《树人集》、《飞鸣集》等10个小册子。选择讲授内容时,十分注意结合人生经验,涵盖所读的内容。所读文章,皆要备课、标注,并要有所体悟。如果自己不懂或一知半解,宁愿弃之不用。另外,所选材料以文史哲为主,兼经济、科技、教育等,尽量铺开阅读面。
葛先生说,回想孩子初中三年来父子俩相伴的辰光,他觉得那是人生最美妙的时光。作为家长,他认为中考分数并非最重要的东西,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更为重要。葛星明说,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样,但是亲子间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不二法则。
“晨读三年,我对孩子有点只顾耕耘,不问收获。”葛星明说,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要有太多功利的思想,付出总有回报。真正的教育成功体现在孩子踏上社会工作之后,家长们不要急于求成,让孩子“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