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高邮有个农民书法互助组 想不到4人是中书协会员
2017-06-02 09: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柏甫定在虾棚中临习书法

  中国江苏网6月2日讯 与中国大多数的农民一样,他们在耕种之余,也养鱼虾、开小店、做加工、接点小工程,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富裕;与大多数农民不一样的是,他们又是一群活跃在乡野的对中国书法艺术痴迷的庄稼汉,自家院里的墙壁、塘边搭建的虾棚、小店里的柜台、加工厂里的杂物间,都是他们习字临帖的地方。

  为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互助组。这个全国独一无二、不同寻常的互助组,就是高邮市三垛乡的书法互助组。

  实力不俗的

  高邮三垛书法互助组

  互助组,在农村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合作组织,在高邮市三垛乡有一个书法互助组。最初,只有几个人,现在,三垛乡及临近乡镇爱好书法的农民则基本都成为了互助组成员。虽然是农民书法爱好者,但这个互助组的实力却不容小觑,在近70位的成员中,已有4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0位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夏植林是书法互助组的灵魂人物,现为中书协会员、高邮市书协副主席的他,本是高邮城里人,只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从1964年初中毕业下放到高邮东墩龙湾后,就成为了“城里乡下人”,2000年,夏植林从三垛(原二沟)粮管所内退回家,继续务农。

  “我对书法的兴趣,最初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当年和我一起下放到龙湾的高邮知青,后来担任南博副馆长的金实秋。金实秋的书法和文章都好,我当时看了心生羡慕,就下决心也要把字写好。”夏植林回忆道。粮管所的工作平时很忙,但天气恶劣时,反而清闲。于是,在刮风下雨的日子里,夏植林就练起了字。

  夏植林对书法的痴迷,也感染影响了粮管所的三位青年人,三位青年人中的袁灯喜,后来也成为了中书协会员。夏植林最擅长的是小楷,从2012年4月到今年的5月,他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将《简编全唐诗》中的5000多首唐诗写成了总长293.6米、共22卷的楷书长卷。这也是夏植林所有书法长卷中最长的一幅。至于长为数米到数十米的《佛遗教经》《金刚经》《南华经》《论语》等楷书长卷经典,夏植林更是书写了数十卷。

  从农村走进城市

  共享书画乐趣

  “老夏”痴迷书法的样儿,当年不仅影响了青年同事,也影响了周围的乡邻、儿女的同学。于是,随着上门求教者越来越多,本着“独乐不如众乐”的夏植林发起成立了“高邮三垛书法互助组”,夏植林女儿的同学竺文斌、养殖鱼虾的乡邻柏甫定、从事热处理加工的孙芝汝等成为了书法互助组的骨干成员。

  在不大的三垛乡间、田野,村舍、茅屋中,不时可见的或三五人,或六七人,有老有少的朴实汉子,一起谈艺论道、泼墨挥毫、研诗习文的身影,成为了乡野一景。而养殖鱼虾的柏甫定在空旷虾塘边的虾棚中不畏寒暑、勤奋研习的身影,最引人注目。“2014年的时候,我养殖鱼虾遭遇重大损失,情绪异常低落。在一次和孙芝汝吃饭时,他对我说,你不能老是这样一蹶不振的,从前你喜欢书法、善唱淮剧,积极乐观,再试一试将爱好拾起来,你会找到乐趣,振作起来的。”说也奇怪,随着柏甫定对书法的投入,他的养殖业也起死回生,重又兴旺起来了。这下,柏甫定写得更勤了,白天辛苦养虾,夜深人静、旷野无人的夜晚,就成为柏甫定在翰墨书海中尽情遨游的快乐时光。

  随着书法互助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在互助组成员、也是中书协会员的竺文斌的积极筹划下,2016年,书法互助组成员从三垛扩展到了高邮城区。书画研究、小学生书画辅导、送春联进社区、书画城乡巡回展等公益活动,在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有着书画爱好的农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研习模式。 通讯员 文斌 文朝

  记 者 吴娟 文/图

标签:书法;高邮;互助组;中书协;夏植林;会员;农民;柏甫;三垛;虾棚
责编:贾晓君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