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16日讯 他,身高1.3米,家住贾桥社区紫阳苑;她,身高1.28米,安徽安庆人。2004年,他们跨省结合,后生下一健康的女儿。然而,就在婚后第二年,他被查出双侧股骨头坏死,四处求医。为了女儿的生活不受影响,这对“袖珍夫妇”放弃高费用的手术治疗,并每天坚持上班。十多年来,为了缓解丈夫坐卧难安的疼痛,她每天为他按摩。
八九岁后没长高过
身材矮小未影响学业
王寿春至今也没想明白,为什么父亲和弟弟身高都正常,而自己仅有1.3米高,“可能是外甥多像舅舅吧,有遗传因素,我就跟舅舅一样。”
王寿春今年41岁,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就再也没长高过。父母曾带着他四处求医,王寿春现在还记得,他曾在医院打了一个多月的针,“说是促进发育的,估计是激素。”
就在王寿春20岁时,父亲还咬牙花2000多元,买回一台增高机。但是一切好像都是无用功,父母没看到王寿春有长高的迹象,一家人从此接受了这个现实,王寿春患上了侏儒症。
尽管个子不高,但没有影响王寿春的学业,他读了职业高中,学了电焊专业。2003年,经人介绍,王寿春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胡开霞。
一岁牛背上摔下
脊骨受伤身高停止生长
胡开霞,老家在安徽安庆,在家里姊妹中年龄最小,自出生就是父亲的掌上明珠。一岁时,胡开霞从牛背上摔下,造成了脊椎骨受伤。父亲带着胡开霞,把安徽的医院基本跑了个遍。上海一家医院说,胡开霞可以做手术治疗,但费用较高,而且手术风险也很大。听到这话,父亲索性将胡开霞领回家,“爸爸养你一辈子”。
大约8岁后,胡开霞就没再长高过。上完初中,胡开霞回家跟师傅学缝纫机手艺,后一个人到浙江打工很多年。“缝纫机活儿做多了,颈椎疼腰疼。”胡开霞说,她也想着这辈子不能总是依靠父母。2003年,经嫂子介绍,胡开霞认识了王寿春。
在此之前,父亲已准备胡开霞不嫁:嫁到农村根本做不动农活,或者是嫁到正常人家里受人欺负。第一次,胡开霞和嫂子中秋节来扬州,见到王寿春,被他的真诚善良打动。回去后,两人一直电话联系。那个时候,通讯不发达,两人通过工厂的电话座机通话,要通过人喊话来接。
没多久是次年春节,胡开霞因为浙江年后开工晚,一个人来到扬州。她把王寿春以及他的父母带回安徽,父亲接受了未来女婿一家。当年,胡开霞就嫁来扬州。
生下健康女儿
丈夫患上股骨头坏死
婚后胡开霞很快怀孕了。得知这一喜讯,不少人表示担心,认为他们夫妻俩的侏儒症会遗传给孩子,此外胡开霞上半身构造与常人不一样,怀孕后说不定会有生命危险。但在第一次产检时,一名好心医生告诉她:“孩子一切指标正常,现在很多人难怀孕,既然有了就留下来。”
怀孕期间,胡开霞每天鼓励自己心情要愉悦。后来事实证明,他们生下的女儿很健康,现在才上六年级,已经身高1.6米。生下孩子后,胡开霞想找一份工作,通过街道帮忙,在西湖一福利企业找到了岗位。为了能接送妻子,王寿春也进了这家企业,夫妻俩风里雨里骑着一辆车来去。
在孩子6个月大时,王寿春发现自己难以下蹲,走路股骨头两侧也有刺痛感。去医院做检查,检查结果令医生怀疑:“怎么两侧(股骨头)都坏死了,才30多岁的年轻人啊!”
王寿春既没有长期饮酒也没有受外伤,医生怀疑,可能与王寿春幼时打的促生长针有关。“想要恢复到正常状态,就要换股骨头,费用大约20万不到,可以包10多年。”医生的话,让小夫妻俩很心动,但想起孩子还小,手头也不宽裕,他们果断放弃了。
为了孩子不做手术
妻子为丈夫按摩10多年
王寿春选择吃药来止疼痛以及活血。在福利企业上班,王寿春的工资从最初三百元到现在一千多元。“省着点钱吃药,不疼就不吃。”王寿春说,就是隔三岔五地吃药,现在每月也要五六百元元。有一次,疼得实在不能动,他整个瘫躺在床上3天,吃喝拉撒全靠妻子胡开霞照顾。要上厕所,也是靠同样矮小的胡开霞背着去卫生间。
手术没钱做,他们四处打听偏方。有段时间喝中药,胡开霞每天凌晨3时起来炖,以保证丈夫上班前能喝一碗。在南京一家医院,当医生得知夫妻俩的状况后比较同情,教会胡开霞按摩穴位来缓解疼痛。
从2005年至今12年,每天临睡前,胡开霞都会帮丈夫按摩腿部以及足底半小时,让他舒服点,并减缓萎缩的速度。医生直建议,王寿春不要上班。但为了生活,他依旧每天骑车背着妻子去上班。
他们的女儿很懂事,尽管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却从没自卑过。4岁左右,因别人笑她有个“小妈妈”,她跟别人凶过。现在,她常夸自己的爸爸妈妈好看。六年级,身高1.6米,比父母高了一个头,晾晒被子、拆装窗帘这些事,女儿抢着帮父母做。去年暑假两个月,她每天自己洗衣服。王寿春要吃药,胡开霞因严重的乳腺增生需服药,看到家庭现状,女儿主动要求停上补习班。
“(丈夫)现在已经不能自理了,棉毛裤、袜子都够不着穿,全靠我。”胡开霞说,眼看女儿即将小升初考试,接下来初中、高中6年时间也很关键,她每天都在祈祷,丈夫千万不要在这6年瘫痪,“孩子正是要用钱的时候,倒下对孩子也有心理压力。”王寿春有时候很消极,妻子总鼓励他,“即使你以后瘫痪在床,孩子还有个‘爸爸’可以喊,我也可以照顾你一辈子。”
通讯员 庄海燕
记 者 栾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