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园
曾氏家训
四维八德廊
廉字巷
丁家湾50号居民自己题写的对联
中国江苏网5月12日讯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是扬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近日,扬州市纪委等部门在这里精心打造了一片家风展示区,向市民和游人开放。在这里,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古街区的历史魅力,还能深刻体会家风文化的传承。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有明确的家风家训家庭达千余户,从这里走出去的博士、硕士就有100多名。
0.55平方公里
分布37处家风展示点
南河下历史街区是清代盐商故居和会馆的聚集区,经过整治修缮,已成了著名的古街巷特色旅游区。近日,扬州市纪委等部门精心打造了这一片家风展示区,向市民和游客展现古今扬州人家的家风家训家规。
在一张“家风文化手绘地图”上,记者看到,从丁家湾牌坊走进深巷,0.55平方公里共有37处家风展示点。这里沿路随处可见用牌匾展示的历代先贤的家训家规,每到一处名人故居,还有对这户人家家风的具体介绍。
大武城巷1号贾氏盐商住宅,是清末民初盐商贾颂平的旧宅,他家的家训就是“做正直的人,做正确的事”,如今这段话被写在古宅门口的最显眼处。
丁家湾50号杨传庆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勤奋心宽多喜,万事浮云长寿”,横批“知足”,对联是他自己所写。杨传庆夫妇下岗多年,打零工维持生计,虽然家境不富裕,但夫妻二人知足常乐,儿子也深得家教传承,老邻居交口称赞“这孩子有出息”。
丁家湾和新仓巷交界处有个不起眼的茶水摊,“扬州好人”祝正祥28年坚持摆设爱心茶水摊,为过路行人提供免费茶水。2011年7月,老人离世,但他的爱心茶水摊并没有间断,如今老人的儿子祝茂春接过了父亲手中的爱心接力棒,把这种“与人方便,助人为乐”的良好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家风传之久远
从封疆大吏到文化世家
进入清代两江总督周馥故居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福祠,所谓开门见福。这是人们在逢年过节和早晚烧香祈福的地方。现在走的这道门叫做仪门,一般的大户人家都会在门前摆放石狮以示威严,但是在这里却摆放了两盆植物,也体现出主人崇尚自然的心态。
在正厅,上方的匾额为“风清南服”,是慈禧太后钦赐的,上面还有慈禧太后的印章,这个匾额是称赞周氏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周氏家族一直人才辈出,延绵百余年繁盛不衰。周氏后人,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收藏家周叔弢经常说,“自己之所以走上实业救国之路,主要得益于先辈的影响。”周馥的第四代后人良字辈中的文学大家周一良和数学大师周炜良,一东一西,一文一理,如同双子星,格外引人注目。
周氏家族第一代人做官,第二代人经商,第三代人经商兼做学问,第四、五代人多是大学问家,真正实现了“家学渊源,代有人出”的传统理想。时至今日,周馥家族已彻底蜕变为文化学术世家,时局几经变迁,但这个家族非但没有被淘汰,反而枝繁叶茂,继续焕发着勃勃生机。正是这种超脱凡响、不事张扬、低调为人、潜心问学、勤俭持家的家风,在不声不响中积聚成一股传诸久远的巨大能量,给我们无限启发。
传承“我们的家训”
建设积极向上的家风文化
东关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这样一个家风展示区,就是希望以现代视觉重新审视家训文化,汲取营养,赋予家训新的内涵和教育使命,通过寻找、征集、传播、传承“我们的家训”,激发人们心底的道德情感,建设积极向上的家风文化,最终引导人们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
通讯员 季轩 施建华
记者 姜涛